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敦煌铁路开通(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3:04 兰州晨报

  关注敦煌铁路开通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敦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

  1979年,敦煌市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198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世界文化宝库,却一直未通火车,勉强维系了几十年的公路运输和起步不久的航空运输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张的交通运输需求,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开建铁路,成了敦煌人的梦想。开建铁路圆梦想

  由于一直没有开通铁路,以前去敦煌并不容易。解放后几十年来,游客前往敦煌大多是乘汽车,而且还要转车。兰新铁路开通后,去敦煌就可以乘坐火车,但到达距离市区128公里的柳园火车站后,仍需转乘汽车。虽说敦煌机场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客运压力,但乘坐飞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奢侈。受交通影响,无数渴望争睹敦煌珍贵文化遗产的人们心愿难遂。同时,敦煌市仅靠公路运输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建铁路成了敦煌人的梦想。

  作为建设者和受益者,酒泉、敦煌两级政府视该条铁路线为旅游龙头路、区域经济发展路、小康致富路、战略要冲路,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1300余亩耕地的征用及十多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协调解决了工程建设中道路、用电、用水等问题,完成总征地拆迁工程量6000余万元。在为铁路尽快开建奠定基础后,立即与兰铁局、承建单位敲定开工时间。艰苦施工确保工期

  164.2公里的敦煌铁路,投资为6.4亿元,是国内同等级铁路中投资最少的一条铁路。加之大部分建设工地处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世界风库”,全线除瓜州站区和敦煌站区有水源外,其余地段均无水无电,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工期,建设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帐篷刚搭好就被风吹跑,他们只能睡“地窝子”;没有水,他们就沿途打井取水;没有电,他们就用发电机发电。沿线有许多施工区段荒无人烟,车辆无法通行,施工设备和物资全靠人力运输。冬天,这里的气温最低达零下38℃,滴水成冰;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3℃,铄石流金。施工单位的职工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确保了工程按期完工。敦煌车站50年不落伍

  为尽量避免车站噪音、震动等因素对敦煌市文物古迹、人民生活的影响,设计人员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并与文物保护部门、地方政府、铁路运营单位沟通,科学论证,多处选址,最后站址选在距敦煌市约15公里远的地方。

  敦煌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是展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铁道部在敦煌车站站舍原设计3000平方米的基础上要求扩建为10000平方米。

  兰州铁路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车站其设计方案无论是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外观结构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在今后的五六十年内不会落伍,将是敦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窗口。一条环保的钢铁大道

  敦煌铁路经过数十公里自然保护区、13公里雅丹地貌。

  针对敦煌铁路选线方案可能涉及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问题,在2003年,设计单位即开始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环保局及敦煌市、安西县文物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接洽,共同研究铁路尽可能绕避文物古迹、绕避各类生态保护区和降低荒漠化的选线方案,实现对环境和文化遗迹影响的最小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施工影响。

  铁路建设者舍近求远,从距工点几十公里处取土铺垫路基,多修建16处桥涵,让2万亩棉田的灌溉用水从铁路下面流过。有关人员在施工前对地表地貌进行调查,施工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标本,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防护,上报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保护性挖掘。记者了解到,甘肃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这段铁路后,盛赞这是一项爱民工程、环保工程。

  本报记者董开炜刘健实习生李卫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