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艺”到用时方恨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3:45 大众网-农村大众

  2月15日,阴历正月十八,收拾好行囊,18岁的郝建伟又要出门了。

  这次出门,他的心情舒畅而坚定;而去年的今天,他的心情却是复杂的。因为这次出门,是重新到学校学习;而去年,他却是半路退学,第一次离开父母,踏上陌生的打工路。

  郝建伟的家在肥城市仪阳乡荣华村,村里年轻人大部分在外打工。

  对退学打工,小郝有自己的理由: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而自己这么大了不仅不挣钱,还要花钱去学那些“没用”的东西,看着村里其他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外面打工挣钱,自己在教室里就坐不住了。在老乡的联系下,不顾父母的反对,小建伟义无返顾地来到威海一家渔具厂打工。但现实与当初的设想却有一定的距离。由于自己不懂技术,在厂里只能干一些卖力气的杂活,或给技术工人打打下手。劳累一个月,能挣500多块钱的工资,虽然自己看着不是很少,但那些懂技术的工人,出的力气并不比自己多,一个月却拿到1000多块钱的工资!小建伟心里很不平衡,但也很无奈:人家会干的自己不会干!现实给小建伟上了一课,此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艺多不压身”,只凭力气混饭吃是多么的不容易。

  委屈、无奈跟远在家里的父母说起。2005年7月,在父亲的支持下,郝建伟再次做出了一个决定:重返校园,学习技术。当月,他就到肥城市劳动技校报了名。虽然一年需要花费6000多元,虽然需要两年的时间,但郝建伟这次求学的态度坚决而认真,而父亲郝木华也全力支持儿子学习,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磨刀不误砍柴工,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往前走。本报记者王星本报通讯员辛青王善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