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生“被迫离校”与教师“惯性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20:00 光明网
柏敏

  “离开学校后,我不敢和家里人说,还像上学时那样天天背着书包到学校门外。”昨日上午,被迫离开学校近半年的11岁女孩刘平(化名)嗫嚅着告诉记者,因为成绩差,老师让她转学,她只好拿着学籍表离开学校。此后近一学期的时间里,刘平上学时间就背着书包在校门外徘徊,挨到放学时间才回家。由于长时间呆在户外,孩子的脸很粗糙,而且长着冻疮。(2月25日《燕赵都市报》)

  看完这则新闻,我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成绩不好,到底是学生应该离校还是老师应该下岗?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孩子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便是成绩差,老师非但无权让其离校,更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被迫离校的几乎都是学生,老师依旧“稳坐三尺讲台”。

  成绩差的学生有的被赶出学校,有的被剥夺报名权、考试权,这是严重践踏法律的行为,为什么时有发生?除了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之外,笔者以为,一些老师的脑海里还存在着这样的“惯性思维”:“学生成绩好,是学校的功劳、老师的功劳;学生成绩差,是学生的问题、家长的问题。”——“没有”责任的永远是学校与老师——要不然,老师也就不会“义正言辞”地把成绩差的学生“劝转”或“劝退”。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又为这种“惯性思维”提供着生根发芽的土壤:广受诟病、按成绩“排队过桥”的“应试教育”;上级职能部门对于学校与老师的奖罚简单化为“唯升学率论”;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趋之若骛”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荣誉,一些老师就要对高分学生与低分学生“区别对待”,甚至不惜“坚壁清野”——把成绩差的学生赶出校门。

  所以,要防止校门外再有学生徘徊,就要确保实现平等教育,就必须根除施教者的“惯性思维”,而打破其生存的土壤至关重要;同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素质,而“平等地对待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则是一些老师必须补上的一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