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间房村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04:3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作为一名三间房村村民,今年47岁的李玉梅对于村里6年来的变化,只会用“想象不到”来形容。她常常会忍不住问丈夫:“你说咱三间房穷了几十年,咋就能这么快地富起来?”而常常会发出这个疑问的,还有村里和她一样的600多位朴实的村民。

  3月2日,记者走进了位于开封市金明区西郊乡和开封县交界处的三间房村,一排排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中间,宽阔平整的马路通向家家户户。随行的三间房村党支

部书记梁庆义告诉记者,村民们都去厂里上班了,白天村子里没有一个闲人。

  沙土窝变成吸引企业的“聚宝盆”

  三间房村隶属于开封市金明区(原开封市郊区)西郊乡,是上世纪初从河北、山东等地逃荒的农民聚集形成的。全村480余亩耕地全部是沙地,几乎是种啥啥不成。

  直到1999年,三间房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160多户村民、600多口人年均收入不到500元,村民挣钱的唯一门路就是卖沙土。

  1999年,经西郊乡党委、政府做工作,从国有企业退休的梁庆义出任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并组建了村委会。而摆在梁庆义面前的是,村里480亩的耕地上全部是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沙土坑。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村民们就以每车8块钱的价格把土地上的沙土卖做建筑材料,全村几乎没有留下一块好的土地。“卖沙的钱只是勉强够维持生活,这样把土地破坏完了村民以后还怎么活”?老梁一次又一次问自己。

  为了让第一个企业落户三间房村,梁庆义上上下下跑政策、跑手续,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为难时他恨不得大哭一场。终于,一个投资120万元的机械钢窗厂当年成为村里的第一个落户企业。第二年,搪瓷厂、饮料厂等3个企业落户三间房村。到2005年底,已经有24家企业落户三间房村,村里的368名青壮年劳力全部在村里的企业实现了就业,工资、奖金加上村里的福利,村民的年平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比6年前增长了24倍。三间房村的固定资产也达到了1700多万元。

  从牛棚到两层“别墅”

  50岁的程相云非要拉着记者去自己的家看看。推开两层小楼的门,客厅内成套的家庭影院、电话和齐备的家具,餐厅内旋转的餐桌,能够洗澡的卫生间……所有配置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老程还特意让记者看了刚刚统一装上的煤气设备,到下个月村里就能统一用上煤气了。

  “谁能想到能有今天,我以前琢磨着一家能住上三间瓦房就不错了,住两层的小楼我啥时候都没有想过!”“我是俺村最穷的人了,生产队的时候和媳妇住队里的牛棚,住了6年,后来才搭了自己的砖瓦棚。如果没有梁书记啥时间才能住上楼房呀!”

  目前,三间房村的169户村民除了梁庆义外,全部住上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客厅家具统一配备的两层新居,人均居住面积达68平方米。生活必需品面粉、鸡蛋、肉、油都按照人数由集体统一配发;村民从60岁享受养老待遇,每人每月发养老金300元;村民子女考上大学,学费由村集体承担;每年组织村民分批外出参观、旅游。

  和谐环境也是生产力

  “只有企业肯来村里落户,三间房村才会富;而要想引来企业,没有好的生产、投资环境不行。”采访中梁庆义反复提到这句话。

  营造村里的发展环境主要是靠村民来实现。梁庆义一上任,他就把调动村民积极性、营造安定环境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四个月的时间里,三间房村先后召开了8次村民大会,梁庆义劝导、鼓舞村民拧成一股绳,治穷致富,建设自己的家园。村党支部、村委会与每一户村民签订了遵守村规民约的合同,如有违犯,按合同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自此,三间房村村风发生了明显变化,酗酒、吵架、打架等民事纠纷几乎销声匿迹。

  在三间房村的图书室里,记者看到科技、法律、文化书籍应有尽有,在村门口的财务公开栏中,记者看到2005年11月订阅报刊费用为2555.8元,邮购学习材料费用为1286.4元,远远高于办公用品费用160元。

  6年来,三间房村没有发生一起落户企业告状事件。除了调解两起家庭纠纷矛盾外,梁庆义没有碰到其他任何纠纷。村民们已经把落户的企业看作是三间房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年以来,又有3家企业落户村里,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三间房村强大的生产力。②7

  □本报记者王胜昔实习生尚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