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六大走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06:48 光明网-光明日报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构建和谐社会六大走向

  为精彩人生起舞“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庭”这些是代表委员谈论最多的话题。他们说,让社会更加和谐,不仅反映百姓心声,而且为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勾勒了美好蓝图。和谐社会的构想让我们看到了当今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六大走向。

  走向之一

  经济发展: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促进又快又好发展

  面对今天这样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复杂现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关键是要把握和谐与发展、和谐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来自实践第一线的代表委员,对在发展中求和谐,和谐中求发展的感受尤为深刻。中国要和谐发展,必须把发展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依据特定国情,适应自身战略需求,选择自己的科技发展方向和道路,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

  被世人称为“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描述了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将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也将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界代表委员谈起这一前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走向之二

  政治发展:以政府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以政府改革为重点,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将成为我国政治发展新走向。人们特别注意到,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时,第一条就强调“民主法治”。代表委员都说,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由于实现民主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和谐状况。建立在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基础上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现代民主政治既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管理,对国家重大事务享有知情权,就各项重大决策和立法建议进行充分表达和交流,就能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就中国而言,建立和谐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社会矛盾协调机制。这种机制不是传统的人治机制,而是体现现代民主精神的法治机制。代表委员们联系我国5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得出一个结论:在当今时代,很多社会矛盾都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解决,没有民主不能达到和谐,但是民主只有与法治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分析目前影响社会和谐的诸多因素,权力腐败仍然是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首要因素。有些人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谋私,也是老百姓非常不满意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我国下一步改革,将从推进政府改革和制度建设入手,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自觉把行政权力的运行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代表委员认为,这样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政府改革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民众愿望,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六大走向

  为幸福生活欢呼

  走向之三

  社会发展:以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利益群体和谐相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希望是:公平问题终于有望解决。因为,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针对关心社会公平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作为一个新的政策导向提了出来。代表委员们说,人们关注公平正义,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改革也只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即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一个时间段里社会成员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必然会扩大;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工作中存在着不足,机制和法制还不健全。

  人们注意到,“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已经不是一句空话。许多代表委员都谈到,在“十一五”规划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2006年春节刚过,中央就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研究这一问题。这表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攻坚战打响了。财政部已经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加强农业补贴,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这决不是件小事,它意味着我们将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中逐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正义。

  走向之四

  

构建和谐社会六大走向

  为美好明天畅想思想道德发展:以诚信风尚夯实道德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最一般的理解,是要形成人与人之间充满诚信、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面对我们社会生活中种种矛盾和一些丑陋现象,亿万人民群众渴望着诚心友爱的社会风尚春回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党中央一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就深得人心的缘由所在。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有序,既有赖于法治,也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状况和道德水平。如果说,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外在制度保障,那么,诚信友爱道德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精神支撑。专家认为,千百年中华民族都以诚信和仁爱的优良传统著称于世,岂能让它在今人和后人中变成紧缺的道德资源。“厚德载物”,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面对传统美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在全社会提倡诚信友爱的道德精神。这已经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迫切任务。

  人们已经看到了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文化资源。代表委员们认为,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诚信机制、诚信体系、诚信档案,加强诚信教育,否则,不但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会发生许多不协调的现象,而且经济运行也会受到很大阻碍,整个社会发展都会因为诚信的缺失而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

  走向之五

  可持续发展:以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胡锦涛总书记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新走向。

  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加上经营方式粗放、浪费大,如果不实行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很多代表委员深为忧虑的。代表委员说,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可以这样说,“人水和谐”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

  由于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变为现实。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代表有句治赣名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招商引资时,把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为前提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搞。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走向之六

  人的发展:以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全体劳动者素质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因此,人的素质高低至关重要。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国平均受教育率偏低。只有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倡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从而提升全体劳动者的素质,这才是中国提高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许多专家认为,创建学习型社会要把重点放到农村去,放到农村职业高中教育上去。让农民包括外出打工的和留村劳动的,都能接受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了解决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归根到底要从教育入手,提高人的素质。同时,我们还要从现代化的需求出发,发展好高等教育。代表委员们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5年已达到21%,“十一五”时期将达到25%左右。

  和谐社会的走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路标。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刘新武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