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试直录全国首次 复旦招生析说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16:04 金羊网-羊城晚报

  300学生“面试直录”读复旦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全新探索试点或会全国推行

  据新华社电今年,300名上海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而是通过“面试”直接入读复旦大学。此举是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现人才多样化选拔、进一步扩大

高校自主权、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进行的全新探索和试点。

  不同于以往高校实施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此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突破是“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

  此次改革只在上海地区施行,计划面试初选1200个学生,最后录取300名学生,占复旦大学2006年招生总规模的近10%。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此次试点一旦成功,这一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

  ·新闻分析·

  复旦大学2006年将在全国高校率先实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是继高校实施保送生、优秀生自主选拔、5%自主招生选拔等政策后“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一些专家表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路还很长,还需要冲破重重阻碍。

  面试不脱离资格测试测试呼唤“标准化考试”·

  复旦此次试点虽然以“面试”决定录取结果,但在录取过程中并不完全脱离“测试”。

  按照规定,凡符合招生改革要求的报名学生必须通过由复旦大学命题、为时3个小时的“申请资格测试”,并由此产生1200名考生入围面试。“申请资格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计算机等10个科目。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对此表示:“以测试进行初选,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表示,由于招生人数有限,面对成千上万的考生,必须有个合理的标准初步选拔。

  “按照国外大学经验,如哈佛、耶鲁,他们在自主录取前,对学生初步选拔,主要看考生‘中学水平考试’成绩,这是所有高校都认同的标准化考试。而我们没有统一的‘中学水平考试’以供参考,只能暂时以‘申请资格测试’代替。”秦绍德说,“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尽量不漏掉所谓的‘偏才’、特殊‘人才’,‘面试资格测试’题型全部设为选择题,且入围面试的人数为最终录取人数的4倍。”

  专家的声音:在此之前,中小学生有会考、毕业考等考试,但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素质高低难以区分,不足以作为高校选拔的标准,实施水平测试性质的“标准化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减少学生压力,教育部门可分期多次举行全国(地区)标准考试,或985高校联考、211高校联考……考生可自主选择时间考试,并将其作为所报考高校的初选资料。

  自招10%“三公开”录取是否100%公平

  复旦此次招生改革,在上海招生300人,占复旦大学2006年招生总规模的近10%。社会、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10%的自主选拔录取是否100%公平”?

  

面试直录全国首次 复旦招生析说改革
秦绍德表示:此次录取改革,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施行。

  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公平”,复旦将“符合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条件”的所有上海地区学生均纳为招生对象,统一在校园招生网上实行网上报名,来自重点学校或非重点学校考生在考试前站在“同一起跑线”,杜绝了重点学校校长推荐而影响招生门槛的公平。

  所谓“公正”,学校专门成立由150名不同学科的教授组成的专家面试团,每位考生面试时,由学校随机抽调5位专家(不同领域)进行一对一对答,每位专家与面试学生交流15分钟,录取结果最终由专家面试团小组商议确定。

  所谓“公开”:无论是进入面试的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学生,其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开。“此次改革坚决拒收‘条子生’、学校纪委书记将亲自参与招生各环节、整个录取环节的工作,并将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

  专家的声音:此举必然将点亮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号灯”,在促进素质教育改革、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地域性的试点,有可能将带来本地区内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矛盾,导致校际不公平。试点应尽快过渡,早日将经验推而广之,乃至最终全国高校一起推行,才能保证招生的相对公平性。否则,从宏观层面上,永远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公平”。理想的状态是: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步放开,形成“学校自主选拔,学生自主选择”的“公平”局面。

  5%到10%飞跃目标:学校自主学生自主

  从5%-10%,并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飞跃,更多的是招生理念从重分数到重素质———10%的录取考生主要由专家面试团集体面试产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实施。

  从2003年教育部首批22所高校实施5%自主招生以来(现已扩大至53所高校),三年时间内,此举饱受争议,原因在于:考生高考分数必须达到一本线以上,才能有资格入围自主招生,被大家称之为“小高考”,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选拔特殊人才的作用。

  而在此之前实行的保送生、优秀生自主招生中,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包括获奖级别、特殊奖项等若干要求,高校自主选拔权较小,加上种种招生黑幕被揭穿,而影响选拔的公信力。

  专家的声音:从5%—10%,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据递增,这更是一个信号: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步伐在加快,试点一推开,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招生权将势不可挡。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对象是学生,高校自主招生应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多次录取机会”,以达到“学校自主招生,学生自主选择”,让自主招生真正“自主”。(综合新华社电)

  ·方案解读·

  录取考生仍需参加高考《复旦大学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提出“凡经过本方案遴选过程、符合条件的考生,并参加了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便予以正式录取”。也就是说即使被录取了,学生也需要参加高考。原因有三:一是,放弃录取的考生可通过统一高考实现又一次升学选择;二是,“面试”入读复旦的学生通过统一高考,可补充完善升学学籍手续;三是,“面试”入读学生的高考成绩,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提供跟踪素材,也对入学后奖学金的发放等有影响。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高考成绩不影响录取。考生名单公开纪委书记督考无论是进入面试的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学生,其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开。此次改革坚决拒收“条子生”、学校纪委书记将亲自参与招生各环节、整个录取环节的工作,并将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与其他选拔方案互不影响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与复旦现行的其他选拔测试方案,比如保送生选拔等各自独立执行,互不影响。面试75分钟,没有硬性标准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表示,面试时考生可以自由表达,学校将现场随机安排面试双方,每位考生都将分别接受5位专家每位15分钟的面谈,学生总共将有75分钟的面试表现时间,面试没有硬性标准考生面试前提供资料

  面试前,学生必须提供相关申请资料,其中包括一张个人基本信息表、一份陈述申请理由的申请信、一份由学校盖章确认的高中三年各科成绩单、两封由任课教师提供的推荐信、以及平时表现的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

  ·相关资料·

  哈佛大学招生的主要标准是学生在SAT(学术水平测验考试)考试中的表现,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学生在中学期间取得的学业成绩、参加课外活动的表现、个人素质以及创造力等是否优秀。哈佛大学尽量对每一位报考者进行面试,以评估考生的才智和其它个人品质。

  牛津大学对面试与考试成绩兼重,除了要看考生的A级考试成绩,还要参考面试成绩,使得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适合攻读本学科,学生也可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早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人物访谈·

  能力第一选人才是否推广由教育部定

  作为我国高校首次“面试直录”试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专门就相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复旦为什么要率先参加改革,有观点认为这是为了提前录取,争夺优质学生资源,您怎么看?

  秦绍德:争抢生源当然不是我们的初衷。高分人才并不等同于高素质人才,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在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对接。招收与复旦精神相符、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复旦此次改革的目的所在。

  我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他们的品性、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奉献精神等,但是目前通过统一的高考不足以反映这些。高水平一流大学需要选拔具有潜质的未来人才,复旦大学的试验意在弥补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缺陷,在选拔条件和录取标准上,大大增加了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比重,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要求。

  记者:这次自主选拔录取不分专业,而专业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影响很大,您觉得这会影响考生的热情吗?

  秦绍德:这些学生进入复旦学院,一年后再选择专业,不要一考定终身,也不要一选定终身。我想在接受通识教育一年后,他们会对专业有更清晰的选择。

  记者:今年的试点只在上海范围内,请问复旦是否有计划在全国推广自主选拔录取?

  秦绍德:复旦大学从来都是全国的大学。今年复旦的招生计划是3300人,其中上海录取1490人,一半不到。上海生源一直以来都在总生源的一半不到,以后我们还会逐渐加大外省市考生的录取比例。如果教育部同意,我们乐意将自主选拔录取的模式推向全国,虽然这会增加录取成本,但是耶鲁、哈佛大学都是“全球飞”的录取考生,要找到人才就是这样的,当然这还要全国各地招生部门的支持。(据上海《东方早报》)

  ·网民热评·

  ●有点超女海选的味道。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突破是“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要把好关,防止高校教育腐败。

  ●“学校说了算”如何界定?选取的标准如何让众人信服?如何做到透明?

  ●争议太大,改革不是这么容易的,三思!

  ●民办大学自主招生倒也罢了,高考还是主要的选拔渠道

  ●中国唯一近似公平的平台就要被打破。可以预见有很大机会产生腐败。

  ●在现有社会状态下,公平绝对是个大问题。150名专家还不是圈内人?谁会在这个问题上争执?过去的医疗事故鉴定早就证明过这个问题。

  ●我作为专家成员已经参加过复旦面试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公正。我们对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文理搭配的考官进行面试,发现文科好的理科生,在理科思路方面也活跃,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考官在汇总成绩时,当场要就自己的成绩签名。如果考官是随机定的,“条子”生打招呼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某某人为了一个学生,先给150个专家打好招呼?更何况我们有许多有责任心的老师根本不会理会任何人打的招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