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独”搅和两岸毛巾纠纷(详细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2:21 环球时报

  

“台独”搅和两岸毛巾纠纷(详细报道)
3月2日,两岸毛巾纠纷听证会在台北举行。

  3月2日,台北下着小雨。在“台联党”的鼓动下,近千名民众头戴斗笠走上街头,抗议大陆毛巾抢了他们的饭碗。同一天,大陆官员出席了在台北举行的听证会。这是两岸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内,就贸易争端进行的首次协商。这本是一起普通的贸易纠纷,但由于“台独”分子的搅和而笼罩了浓浓的政治色彩。

  岛内毛巾业者认为,大陆产品占了台湾市场

  在台湾农业大县云林,生产毛巾曾是主要的工业部门,光是虎尾镇就有200多家工厂,年产值高达25亿元新台币(下同;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2002年,台湾市场对大陆毛巾开放。据台湾媒体报道,由于大陆毛巾价格便宜,几年来占据岛内70%的市场份额。现在云林县毛巾厂只剩下30家,年产值降到5亿元。业者说,以前1周工作5天,现在只要1天就能做完。虎尾镇毛巾厂还开放生产流程让记者拍摄,只见纺织车间只有一个女工。

  2005年,在云林县毛巾产业科技发展协会的申请下,台湾“经济部”贸易调查委员会展开反倾销调查。但是,在李登辉的指使下,“台联党立委”赖幸媛不断带领部分毛巾业者游行,要求以“进口救济”方式解决问题。所谓“进口救济”,就是针对公平的进口行为采取限制措施,通过提高关税等保护本地区相关产业。淡江大学的林宜男教授指出:“进口救济措施是针对公平贸易行为,反倾销调查则是针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大陆毛巾进入台湾市场,不可能同时是公平贸易行为与不公平贸易行为。”

  大陆相当重视

  云林毛巾业者的处境当然很可怜。对此,不少岛内专家指出,在两岸进行密切的经济交流和产业互补后,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把生产基地从台湾转移到大陆。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很多台湾产品,如自行车、五金零件、运动鞋和纺织品等,都是由于业者高瞻远瞩先行到大陆布局,如今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不仅保住了品牌的影响力,像生产运动鞋的宝成工业、生产捷安特自行车的巨大机械等,而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就连属于高科技产业的笔记本电脑厂商,都纷纷把生产线迁到大陆,台湾只保留研发中心。对岛内企业来说,这是它们继续壮大、争取排在世界前列必须要走的路。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曾说,台塑集团如果不到大陆发展,他就只能是“台湾的王永庆”,而无法做“世界的王永庆”。

  因此,台湾毛巾工业竞争不过大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过,站在维护本地产业的生存以及从业人员生活的立场上,台湾业者的反弹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两岸依照WTO的相关规定展开协商,这是正常的处理程序。事实上,大陆对这个问题相当重视,派出商务部官员赴台出席听证会,其中包括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处长程永如、外贸司副处长黄岳峰和台港澳司主任科员杨涛及律师刘建伟等7人。从名单可以看出,大陆对于按照WTO规范处理问题的诚意。据了解,2日当天,大陆代表团在台湾“经济部”所提供的保安的疏导下,经地下室进入听证会现场。听证会共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气氛还算不错。

  “台独”分子有什么企图

  但“台独”分子可不想让问题这么容易就解决。他们拼命把“进口救济”和反倾销搅和在一起,就是想让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制造大陆欺压台湾的假象。

  岛内媒体分析指出,李登辉的企图很明显,就是要借毛巾业者的生产困境,作为宣传“反中”

  的又一途径。“台联党”之所以一再要求把毛巾业引到“进口救济”方向,一方面是企图破坏大陆与台湾正常的按照WTO规范解决贸易纠纷的机制,另一方面也想借“毛巾事件”污蔑大陆产品与大陆的形象。因此,在他们为毛巾业者“申冤”的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污蔑大陆的言辞,如“大陆毛巾有毒”和“恶意搞垮台湾”等,企图破坏大陆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此外,“台联党”还企图借机把两岸之间的协商搞成“两个国家的贸易纠纷”,在贸易领域制造所谓的“一边一国”。▲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03日第十版)


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 司马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