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百年前“美国威胁论”说起(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2:21 环球时报

  读3月1日《环球时报》14版文章“百年前欧洲流行‘美国威胁论’”,联想到今日在美国流行的种种“中国威胁论”,不禁哑然失笑。所谓“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在这一话题上又得到惊人的验证。

  历史现象的重复出现,多少反映出历史条件的同构性。一百年前,世界已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一种民族国家并存争雄的国际关系格局。今天,这一状况并没

有根本改变。在这种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兴衰、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消长都会成为敏感话题。100多年前,欧洲作为工业文明的发祥地,相对而言,已经开始进入盛极而衰的历史周期。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凭借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文化条件,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快速崛起。欧洲的“美国威胁论”由此而生,“美国经济入侵论”、“美国祸害论”、“美国军事威胁论”、“美国危险论”等等,不一而足。

  近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兴起,往往会对既有国际利益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对原有的既得利益国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某某威胁论”应运而生,实属必然。同时,历史又表明,舆论和心理上的“威胁”未必会成为现实的威胁。欧洲流行的“美国威胁论”从19世纪末持续到20世纪初叶,此时,欧洲却爆发了一战,带来了真正的大浩劫。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从此,“美国威胁论”渐渐销声匿迹。

  百年前,美国之所以没有最终成为欧洲现实中的威胁,大约有几个原因:地理距离较远,美国的资源自给能力极强,无须和欧洲列强争抢。美国有孤立主义、门罗主义的传统,并不想介入老欧洲的纷纭纠葛。美国自身曾是殖民地,没有采取老殖民主义的扩张模式,等等。

  二战后,美国成为国际格局的最大既得利益国,轮到美国担心“威胁”了。所谓“穿鞋的很怕光脚的”,冷战初,美国担心苏联的“军事威胁”;上世纪70年代,又担心日本的“经济威胁”;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威胁论”又大为盛行。

  对比百年间隔的两种“威胁论”,人们既可以看到类似的历史条件构成,也可以看到新的背景。二战的教训使人类的和平共识空前一致;二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使国家的平等意识空前强大;经济全球化现象使各国的依存关系空前紧密。这表明,一个国家的振兴,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件求诸于己的事,取决于正确的道路选择、取决于有效的社会组织、取决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友好相处也密不可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选择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世界是变化的,不同国家的发展是各有周期,各有千秋。变化是挡不住的,如果理性而豁达地看待世事沧桑,就可以避免诸多破坏性的冲突,减少不必要的历史“损耗”。如果很小家子气,以为世界上的游戏就该你一个人玩,那就会看这也是“威胁”,那也是“威胁”,日日担忧,处处设防,搞得“帝国不堪重负”。回首百年前的“美国威胁论”,发现那只是一种没有现实性的心理恐慌,足为今日之戒。▲

  (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03日第十一版)


黄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