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世界经济迷雾重重何申权(经济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2:22 环球时报

  

世界经济迷雾重重何申权(经济观察)
尽管失衡程度加剧,但世界经济仍在快速增长

  30多岁的陈先生是北京某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月薪6000元。每次发薪当天,他就会将其中的3000元存进银行。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30多岁的文森特却是美国8500万刷卡族中的一员,除了把每月4000美元的工资花光之外,文森特还欠下2万多美元的卡债。陈先生和文森特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们俩不同的生活正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缩影。“失衡已成

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副所长李向阳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前所未有的失衡状态让经济学家们做出了种种悲观的预测。然而,世界经济在经历了恐怖袭击、自然灾难、油价飙升等重重磨难之后,仍然保持强劲增长。经济失衡难道只是一种幻觉?经济学家们的争论给当前的世界经济蒙上了重重雾障。

  ■处于失衡状态的世界经济

  目前,美国对外债务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高达8000亿美元,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6.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储蓄率居高不下。2005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7万亿美元。

  每年,美国要花费1万多亿美元从其他国家进口各种消费品,由此形成了美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庞大贸易失衡。

  这些都是困扰经济学家以及各国金融高官们的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它反映出了一个事实:美国严重依赖海外资金,特别是亚洲资金,来弥补其巨额赤字。

  李向阳告诉记者,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恶化而诱发了第一次全球经济失衡,最终以“广场协议”的签署、美元贬值得到了解决。

  但这一轮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失衡却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失灵了!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仍在一天天加剧。

  美元在2002到2004年大幅贬值后,其经常账户赤字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持续恶化;2005年经常账户赤字创出新高,美元汇率却稳中走强。

  ■经济失衡暗藏风险

  近两年来,以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恶化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学界最热门的话题。在主流经济学家看来,这种失衡状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靠外部资本的不断流入来弥补,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这犹如溪水逆流而上,有悖于经济逻辑。

  从2001年开始,就不断有经济学家警告世界经济可能会出问题。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维系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更多的是一种刀刃上的平衡。世界银行早就指出,由于失衡程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峰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说:“这种不平衡将导致世界经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世界繁荣产生严重威胁。”

  李向阳告诉记者,全球经济失衡的直接风险体现在金融市场。失衡导致金融市场非常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会引起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近年来,东亚某些国家政府官员每每谈及调整外汇储备的构成时,都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各国都在进行心理博弈,一旦美元大幅贬值,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就会面临着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出口暴跌,失业率显著上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必然将引发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菲利普·科蒂斯说:“我们不是说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但由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相对很慢,我们有发生意外的风险。我们目前就面临这样的危机。”

  ■失衡为何能与增长并存

  出乎经济学家意料的是,在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世界经济却连续数年保持强劲增长。失衡为何能与高速增长并存?它们的“婚姻”能维持多久?

  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李向阳认为,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种“双循环”机制: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私人消费需求。在2000年之前支撑美国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证券市场的“正财富效应”。证券市场的泡沫破碎后,房地产成为支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而房地产市场繁荣主要得益于低长期利率。“9·11”事件以来,美国短期利率已经从1%提高到4.25%,同期美国的长期利率却几乎没有变化,一直维持在历史低水平。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国资本,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不断流入美国,这些资本又来自于它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以这种“双循环”为基础,美国经济与亚洲经济成为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李向阳认为,这种状况维持不了多久。“现在没出问题不代表将来不出问题。”

  而乐观派的经济学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目前的全球经济仍然划分为“中心”(美国)与“外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家。“外围”国家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此需要盯住“中心”国家的货币,低估本币汇率,其结果是增加了对“中心”国家的贸易顺差,进而再把外汇储备重新投入到“中心”国家。由于“中心”国家具有资本市场优势,它可以从“外围”国家吸收短期资本,同时输出长期资本(对外直接投资)。因此,只要新兴市场经济没有从“外围”阵营中“毕业”,这种循环就不会出问题,美国的贸

  易逆差就可以持续下去,世界经济增长仍然能得以维持。

  ■常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知识经济

  如果突然有人告诉你,全球经济失衡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是经济学家在不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产生的幻觉,你一定会非常惊讶吧。

  今年2月13日的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经济为何比你想象中的强很多》的文章。文中写道,美国经济并非像灾难预言者所说的那样面临危险的未来。事实上,美国公司每年的投资额比官方统计数据多出大约1万亿美元,储蓄率远非负数,而且贸易赤字也没那么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能比最新数据显示的高得多。但传统计量方法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它只能反映出设备、建筑等方面的有形投资,却通常忽视了知识和创新等无形投资的增长比例,以及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这无异于忽视美国经济的实质。

  这种观点不乏支持者。格林斯潘曾数次指出:常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现任美联署主席伯南克在去年一次讲话中也说:“累计储蓄和投资也许在美国的统计中被大大低报了。”

  哈佛大学国际开发中心主任卡多·豪斯曼去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暗物质”假设。“暗物质”是借用天文学的一个概念,表示能够创造收益却看不见的一种东西。

  豪斯曼认为,美国企业出口的一种Know-how(技术诀窍)创造了很大收益,却不为人所见。另外,美国的债务源于其他国家对美元有强大的需求,本质上是美元的铸币税收益。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豪斯曼得出结论:美国根本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经常账户赤字!现在反而应该有6000亿美元的债权。如此算来,全球经济失衡自然不存在了。

  实际上,官方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的情况在全球都比较普遍。各国的统计部门无法跟踪企业用于创新和产品设计、培训员工等种种无形投资的巨额资金,也无法评估企业究竟从无形投资开支中获得了多少价值。

  根据《商业周刊》的计算,美国10大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宝洁、通用电气、微软和英特尔等)自2000年以来的研发开支费用提高了42%,几乎增长了110亿美元,但其中大部分都没有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大量不在账面上的钱同样蕴含着风险,就好像一个人明明有2万块钱,可他只知道自己有1万块钱,另外1万块钱就完全不能发挥作用。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的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美国《商业周刊》的那篇文章刊出之前,1月14日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发表了一篇悲观的评论,题为《美国经济远非想象的健康》。经济学家们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争论仍在继续,孰是孰非一时难以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的陈先生们会继续往账户里存钱,就像大洋彼岸的文森特们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停止借钱消费一样。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我们也许并没有看清!▲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03日第二十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