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扬雷锋精神做时代新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3:51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者按

  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正式发表的纪念日。雷锋精神总会带给我们感动,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实践着雷锋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另一种诠释,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雷锋精神随处而见。

  义务献血

  彰显我们的青春

  3月2日上午,南昌市八一大道洪客隆商场旁的献血车里显得异常温馨。这一天,蓝天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5名志愿者又来到这里,当起了义务献血的现场宣传员。

  据了解,在献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省血液中心在南昌共分布了5辆献血车和一个献血点,经常有很多青年学子上门“光顾”。就一辆献血车而言,一个双休日一般就有将近100人来参与义务献血,其中很多是青年学生。

  义务献血是一个载体,任何肩负社会使命的人都可以通过它展现自己的价值。李志华是南昌卷烟厂的一名青年职工,从1999年1月第一次在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起,迄今他已无偿献血20次,累计献血14600ml。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李志华说,每次挽起袖子的那一刻,心中总会感慨万千,那是一次次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豪。

  我的青春我做主,飞扬的心总是希望随着这个社会的步伐而跳动。义务献血,一股潜在的春潮,正在当代年轻志愿者中涌动。爱心需要传递,人人行动起来,爱心春潮将激荡起更多的心灵。(见习记者张武明)

  

扬雷锋精神做时代新人
3月4日,驻昌空军94981部队的战士走上街头为百姓测血压。本报记者海波摄 女教师

  支教到乡村

  简陋的农村校舍,朴实的孩子,渴望的眼睛,年轻的女教师,欢乐的课堂气氛……3月3日,南昌市豫章路小学的5位女教师来到了偏远的进贤县罗溪镇寺下村完小,为那里的200多名农村孩子送去了三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

  为丰富和发展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豫章路小学组织策划了此次下乡支教志愿者活动。该校朱蔓瑾等五位老师,分别为三、四、五年级的孩子们送去了英语、数学和作文三节风格各异的课程。英语课上,邓青老师纯正的英语发音,寓教于乐的英语游戏,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数学课也很有特色。夏芳老师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形象,四年级的杨子佳兴奋地说:“夏老师的课让我发现原来学数学课也这么好玩。真希望多听她们的课。”

  此次的下乡支教志愿者活动,还为孩子们送去了豫章路小学学生捐献的书和其他学习用品600余件。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的老师们纷纷表示,以后要经常参加这种下乡支教活动。(本报见习记者郑颖)

扬雷锋精神做时代新人

  3月3日,九景高速公路中馆管理所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都昌县中馆镇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为老人送去礼物,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本报记者朱文标摄

  志愿者

  撒下一路情

  3月3日上午,阳光明媚,鄱阳县田畈街镇滩口小学内欢声笑语一片,孩子们熟悉的志愿者叔叔阿姨们又来到这里,给他们带来一堂生动活泼的法制讲座。孩子们把志愿者们围得严严实实,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显得异常亲切……下午,又是这群志愿者,出现在田畈街敬老院的操场上,表演起他们新近创作的歌舞剧。

  延绵在赣北大地的九景高速公路上,有着这样一群由近百名青年组成的志愿“兵团”,他们在工作之余,下岗亭、进学校、去农村、到敬老院,并为过往的司机、乘客提供贴心的服务。心存“学习雷锋”的热情,大家比着干、抢着做,在公路沿线留下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这支志愿队伍的领头雁刘方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在家她是个掌上明珠,可在田畈街敬老院,她是老人们的“好闺女”。

  记不清多少次走近老人、多少次踏进校园……默默的付出,让他们的青春燃烧得更加闪亮。他们就是九景高速公路上的这支志愿者服务队。(本报见习记者张武明)

扬雷锋精神做时代新人

  3月4日,南昌市东湖区团委组织全区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在南昌市胜利路步行街开展学雷锋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有关少儿教育、健康、绿化、环保、计生等方面的问题。稂文娟本报记者杨继红摄

  “东青在线”获表彰

  本报南昌讯近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最高奖项——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评选表彰活动近日在北京揭晓,南昌市东湖区团委筹建的我省首家志愿者公益网站——“东青在线”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项目奖”,成为我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志愿服务项目。(张武明袁一多)

  刘华正:义务送信六七年

  在乐平市后港镇山塘村委会王家村,有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退休老教师刘华正。今年86岁的他,近7年来坚持为群众义务送信递报,被当地村民尊称为“活雷锋”。

  山塘村委会有5个自然村,分散在2平方公里的山区,交通不便,过去报刊邮件都是送到村委会,然后再转送到各自然村。近年来,该村外出打工的人员增多,邮件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各自然村的报刊邮件及时投递,村党支部打算以260元的月薪聘人投递,但一直无人接下这份苦差事。1999年3月,刘华正听到这个消息,便主动提出为村民义务投递邮件。从那以后,他每天上午8点,接过邮递员送来的报刊邮件,先用本子仔细登记好后,便骑上自行车,携上一个自制的邮包,挨家挨户将邮件送到村民手中。乡间的小路崎岖难行,时常会有石块将老人绊倒,但不能阻挡老人的脚步。新田村村民小组方宏生和老伴都是年过60的老人,家中4个儿子,均在外地,刘华正每次为他们送来家信还要念给他们听,并为其代笔回信,刘华正成了方家连接远方亲人的纽带。(陈国藩石卫明)

  刘庆喜:坚持义诊三十载

  位于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的新钢公司友谊村社区,四周林木环抱,空气清新。近日记者见到了刘庆喜老人。今年73岁的他依然双目炯炯有神,讲话声音洪亮。就是这位老人,30多年来运用针灸技术,义务为1000多人出诊。

  刘庆喜1983年从原江钢(今属新钢公司)运输部退休,对针灸技艺情有独钟。虽然退休了,他却从此遍访国内针灸专家,学习针灸医术,开始了义诊生涯。多年来,刘庆喜坚持义诊原则,从未接受过病人的礼金。对一些远道赶来的农民,他还时常招待他们在家吃饭。逢年过节,他家里总是挤满了来看他的农民朋友,拜年的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有人给刘庆喜算过一笔账,以每人100块钱治疗费用保守计算,1000余人就是10多万元的纯收入。刘庆喜说:“我不求名不求利,只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黄程本报记者邓爱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