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白廊:移民村的歌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8:09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亚奇

  “别却田家地,徙居另有天。挥锄荒野日,转眼二十年。常观云外景,熟赏银鱼洲。风云乾坤秀,苏杭逊白廊。”一首改编的东江民歌,经常在村民中传唱,记载了资兴市白廊村———一个移民村的变迁。

  歌声中的快乐日子,有着经济作基础: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00元。山上种果,栏中养猪,水里养鱼,院中旅游,村里打造了生态农业链。光纤电视,宽带入户,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村民们却说,光是腰包鼓了,还称不上好日子。

  带着记者,村支书何赛跃驾着小船,驶入一泓碧水,串串网箱依次排开。渔歌声起,鱼食撒落,鱼儿溅起浪花,也泛起了支书的追忆。1986年,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家园成泽国,全村没有一分水田耕地。创业在艰苦中展开。白廊村背山靠水,便唱“山歌”,走“水路”,不等不靠搞开发。白廊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财富“百来村”。

  在白廊村,农民生活奔上小康了,文化生活也多姿多彩。“吃完饭,放下筷,咱们再来唱一段;唱唱时代新变迁,唱唱白廊新景观”,茶余饭后,村里人总爱到村办的“农民俱乐部”来转一转,坐一坐,自编自演唱一段小曲。“农民俱乐部”,有健身器材、电脑室、图书室,组建了乐队、腰鼓队,把一些农民从牌桌上拉到科技讲堂上,拉到网络终端前,拉到文化活动场。如今,村里的图书室藏书6000多册,成了大伙的“农业特色书库”。农闲时,人们自发地聚集到这里,健身跳舞,上网下棋,吹拉弹唱。“过去一听麻将响,手就痒痒;现在一听胡琴响,嗓子就痒痒。”一看有记者来访,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

  阵阵唢呐传来,演奏的是朱宾心大伯。年近六旬的他红光满面,说话底气十足。数年前,他辞去乡村教师工作,当起文化专干。他把自家的屋子当成了活动场所,聚集起一帮“乡土艺术家”。当初只有四五个人参加,现在已有20多人了,建起乡村乐队。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遇上开业庆典、婚丧嫁娶,还应邀添彩助兴。“有了乐队,村子热闹了,大伙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快活日子”,乡村乐手朱忠利开心地说。

  傍晚,正巧碰上腰鼓队演出,50多人的队伍把个俱乐部排了个满满当当。村里的女人踩着铿锵的鼓点,手中的红绸上下翻飞,如跳动的火焰,热烈欢腾。数百村民围坐在四周的果林里呐喊、鼓掌,虽然天气寒冷,但村民的心热腾腾的。“都快60岁的人了,和儿媳一块演出,刚开始觉着别扭,可没几天时间,婆婆媳妇来了一大群,我们配合得可好了,哈哈哈……”一位大婶抹了把汗笑着说。以前婆媳之间有点小矛盾的,自从参加腰鼓队后,凑到一块无话不谈,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如今,全村敬老、爱老蔚然成风,高兴时村民逢人就唱:“俱乐部就是好,农民生活离不了。”

  八十高龄的朱兴国老人有感晚年幸福生活,吟咏白廊村风土人情、乡土文化,梳理乡风民俗,挖掘人文典故,历时数年,自费出版了《民俗纵横谈》、《东江诗声》和《东江春晖》三本书。

  晚上的演出还在进行,人们兴正足,情未了,欢快的乐曲在白廊村的空中回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