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鲶鱼效应”有助改善我国资源绩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9: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东方愚

  由中科院组织编纂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指数,并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居第54位。冰冷的排名,残酷的事实。我国的资源绩效的改善是个老、大、难问题,根源何在呢?

  “鲶鱼效应”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一个渔翁以打鱼为生,别人打的金枪鱼常常在运往市场的路上就死掉了一半,而唯独他打的鱼到了买者手中仍是活蹦乱跳,总能卖个好价钱。探其秘诀,原因是他习惯在鱼仓中放上几条凶猛的鲶鱼,鲶鱼在路上吃金枪鱼,使性情懒惰的金枪鱼不断受到刺激。这样,虽然损失了一些金枪鱼,却使其它受到刺激的金枪鱼在恐惧中生存下来。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激励与惩治措施如果缺失,创造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近些年来我国垄断行业不断向民间资本开放,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鲶鱼效应”的益处。在资源绩效面前,政府、企业、公众离不开横向、纵向的监督与制衡,这样才能提高其执行力的效率,避免闭门造车。

  笔者无意斥责我国资源绩效激励与惩治制度的空洞与乏力,相反,笔者想寻求一种提高资源绩效之“治病救人”的良方。丹麦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丹麦在资源节约上的做法之一是“工厂共生”,即不同工业之间共同为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而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产品互购与循环利用,而是一种建立在严格契约制度上的成本与收益分配措施。

  我国企业类似的合作并不少见,但合作的收效并不可观,反倒可能在合作过程中损耗的交易费用超过了预期。究其原因,则是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式的个体意识偏狭化与行为粗鄙化的倾向所致。经济学家认为,集体行动不易实现,因为通过协商解决如何分担集体的成本十分不易,而且成员越多,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投机行为也越难以发现———我国企业正是陷入了这一宿命的囹圄当中,所以步履维艰。

  在这个时候,如果有行政部门等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的推动,集体困局并不是没有走出去的可能。然而遗憾的是,行政部门也可能陷入集体性困局当中———循环经济中同一起企业合作事件往往涉及到多个产业和领域,当因为意见不一致而求诸政府指导时,多个政府部门间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分享同样是一个难题,他们也很难达到一致。

  对于资源绩效的改善,笔者认为,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给政府、企业、公众等行为主体注入“鲶鱼效应”之刺激性血液,祛除浸淫在他们头脑中的个体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仿效丹麦建立、完善真正意义上的资源绩效激励与惩治机制,及多方主体的横向与纵向合作机制。资源绩效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题,容不得任何一方行为主体的懈怠与淡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