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3月5日”为何成了“雷锋秀”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6:11 红网 |
40多年前的一个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使“3月5日”成了一个学雷锋的日子。令人不解的是,40多年的努力,并没有使雷锋精神弘扬成民族精神;倒是越来越多的尴尬,证明着这“3月5日”正令人遗憾地演变成“雷锋秀”。 仿佛“好人”都等着,“好事”都攒着,3月5日一到,挤挤挨挨的都来了。修电器的、理发的,上街摆摊,免费服务;敬老院成了最富人气的地方,去年就有新闻,有些敬老 院的老人,竟被架着洗了四五回澡,差点没洗出病来。今年南京一所小学,组织400余学生,拎着饼干、红枣、桂圆、豆奶粉、金六福酒、苹果、黑芝麻糊人参冲剂和露露饮品……浩浩荡荡到敬老院“学雷锋”。东西是家里拿的,有些还是过期食品。家里拿不出东西的学生,也就失去了“学雷锋”的资格(3月4日人民网)。且不说“雷锋是临时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就是3月5日这一天,有许多所谓的“学雷锋”,早就没有雷锋精神可言了。雷锋固然也不过帮人扫地,搀扶老人过马路,掏钱替人买车票,雨夜护送抱孩子的妇女回家……但雷锋是自觉的,无需组织,无人通知,更不是任务。没有自觉,也就没有雷锋可言。如果自觉了,根本无需选择“3月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扣住“自觉”,就可以追溯出雷锋不同于“雷锋秀”的根由。 在雷锋的自觉背后,有着强烈的自我需求。他从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从不企求得到别人的称赞。所以,雷锋常常是无名英雄。从雷锋的自我需求中,还可以发现强烈的感恩意识。他觉得新社会给了他新生活,他就要用自己的奉献回报给这个新社会。要让雷锋精神转化为民族精神,需要唤醒的,正是这样的自我需求和感恩意识。 人们往往把雷锋看成是“毫不利己”的伟人。其实,要让雷锋精神,由圣贤伟人的懿德嘉行,转化为世俗常人的寻常举动,就不能将“好人好事”视为简单的付出,更不能将“利他”与“利己”截然地对立起来。你扫了这儿的地,别人就有可能扫了别处的地;你为别人提供了洁净,你也有可能享受别人为你提供的洁净;你搀扶老人过了马路,你的双亲,或者等你老后,过马路时也就有可能得到别人的搀扶……所有的“好人好事”,营造的都是一种生活氛围,一种社会规矩,一种人生准则,既是“利他”的,也是“利己”的。只是“利他”比较直接,而“利己”往往是间接的。明白了这样的“利己”道理,“利他”才有可能成为亿万人的自觉行动。 长期以来,对道德行为最终“利己”的道理讲得太少,一般的“利他”之举,不仅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甘愿,仿佛真像做了“吃亏”的傻事。受惠于人者,只以为白捞了什么便宜,没有感恩之心,也就不会有回报于人的举动。——殊不知关爱之链的中断,才使关爱越来越罕见。 学雷锋学了40多年,一场场的“雷锋秀”却越演越多,症结很可能就在这里。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