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艺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6:25 北京晚报

  谈到人艺,许多艺术家戏剧家都提到了三个元素:传统,体制,人才。人艺传统如何理解,何以为继;剧目评定到底采取何种机制;演员的提高和剧院对演员的凝聚力如何解决,这成为了人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然而,就这几个元素,大家的意见也并不一致——

  传统

  观点一:人艺应该是现实主义的人艺

  顾威(北京人艺演员、导演)依我看,剧院在应对社会转轨时期种种变异纷纭情况下,总体上坚持着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着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独特风格,坚持着一座职业剧院理所当然的常年演出,面对市场经济,买方市场,坚持着坚守,实属不易,难能可贵。存在问题,也不奇怪,坚守根本,清醒面对,认真调控,相信会逐步解决。

  观点二:北京人艺决不能成为保留剧目的博物馆

  童道明(戏剧评论家、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关于人艺下一步怎么走,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我要提到曹禺先生生前给《绝对信号》剧组的一封信。1982年冬,林兆华排演了探索性戏剧《绝对信号》,当时有部分人是很不以为然,在人艺内部也有不少质疑,就在这个时刻,曹禺给《绝对信号》剧组写了封信。曹禺是这样说的:《绝对信号》的优异成绩是北京人艺艺术传统的继续发展。北京人艺从不固步自封,不原地踏步,决不应抱着那点成就沾沾自喜,不求前进。人老,常易看不得新事物;机构老,就容不得新事物。北京人艺决不能成为保留剧目的博物馆。它是继承了我国话剧传统,却又不断汲取新精神,新形式,开拓广阔艺术疆域的地方。我们需要不同艺术风格来丰富这个剧院的艺术。不同剧本,使剧院不致陷于死水一潭。这个剧院,当然不抛弃已有通过艰难困苦,奋发创造才获得的所谓“北京人艺风格”,但我们决不拒绝新的创造来发展、滋养我们的传统。这可以说是曹禺对人艺艺术的遗嘱。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人艺恰恰是走了这样一条道路,创造了辉煌的一页。

  曹禺讲的这一番大道理是浓缩的大智慧。

  观点三:反对伪现实主义,没有发展就没有继承

  林兆华(北京人艺导演):中国戏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其实是外来的,我们解放初期继承的是革命现实主义斯坦尼,是前苏联的,谈了多年的传统都是人家的。惟有焦菊隐先生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要建立戏剧的“中国学派”,是非常了不起的。焦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探索的中国学派不是那些“孝子”们一知半解的“现实主义”。可惜的是,这些年我们没有努力去做这件事。

  话剧是舶来品,而建立中国特色的表导演体系必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完成。怎样才能让世界重新认识我们,我觉得保存完好的中国戏曲是我们的根。我们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戏剧舞台建立中国特色的表导演体系。对于传统,传承不是重复。没有发展就没有继承。我爱人艺,但是我决不能做传统的奴隶。如果说一个戏剧流派,它有生命力的时候是在它发展过程当中,如果到形成风格一个流派它停止了,就面临着向反面走去的危险。罗颖 王润

  体制

  观点一:专家评定机制

  林克欢(戏剧评论家、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我做了40多年的话剧,无法理解一个剧院没有艺委会,是怎么运行的?甚至连法人都没有,出了事故法院都不知道要找谁!虽然我是人艺多年的老朋友,但有很多问题外人可能无法说清楚。

  观点二:观众就是标准

  郑榕(北京人艺演员):不要说剧院缺什么标准,我认为观众是最主要的评定者。戏剧不同于美术,没有观众存在戏剧不成立,只要观众承认了就是好戏,由某个专家、名家说的都不能算数。我还是原来的观点,好作品最重要的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要让观众看的懂,看的有兴趣,看过了有收获。一个剧院应该有艺术委员会,但人艺的艺术委员会为什么运行不了,问题很复杂,不是艺术观点的问题,艺术上的事情在观众那里都可以得到统一,一部戏有没有观众一目了然。现在剧院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人多了关系自然就复杂了。

  观点三:体制并不是关键

  陶子(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说到体制,可以以英法为例。英国在政府与戏剧之间设立了“一臂间隔”的原则,在国家与演出团体之间设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各种政策和拨款都先到专家委员会倒一道手,行政全然无法控制艺术;而法国政府对戏剧的干预则非常明显,然而这两个国家的戏剧水平一样称得上一流。不同制度,同一结果。

  人才

  观点一:人才断代是大问题,但人的问题要靠体制来解决

  田本相(戏剧理论家):人艺的确有多年的传统积累,上世纪80年代相当活跃,但是90年代以来逐渐萎缩,其中,人才断代是大问题。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剧院,跟外界交流不够,很封闭。老传统没继承好,新路子也没趟成功。很多人不是在那里吃老本,就是出去拍电视剧。这不是靠某一个导演能拢人就能解决的问题,要从制度上下手。但体制改革也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正视问题,全面分析,坚定信念,逐步解决”。

  观点二:归根结底人是第一位的,体制要与人互动起来

  杨乾武(北京剧协秘书长):体制虽重要,但归根结底人是第一位。焦菊隐时代就有好的体制吗?在同时代的很多戏剧团体全军覆没,但他们创造了超越时代的成就。现在话剧最需要的是人,特别是目前这个社会背景下,个人利益的追求已经合理化,让演员放弃个人利益去追求凌驾个人之上的艺术利益,这根本不是体制能够解决的。单说体制有问题等于白说,任何一个好的体制也不可能一夜之间由某个人想出来,只能是一批优秀的人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光呼唤是不行的,等待和抱怨也不能解决问题。要让人和体制互动起来,才能够向好的方面发展。罗颖 王润

  网络编辑:李亚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