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艺开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6:25 北京晚报

  

人艺开门

  本周,北京人艺因三则颇具标志性意味的新闻再次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其一,一向以标新立异著称,屡遭排斥的鬼才导演李六艺宣布在人艺执导一部现实主义之作——曹禺先生的《北京人》;其二,目前人艺东部1.6公顷的土地已经被规划出来,准备筹建一座以人艺为核心的戏剧设施群,暂名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其三,在首都剧场落成50周年之际,北京

人艺隆重邀请了以色列著名的卡梅尔剧院的《安魂曲》、香港话剧团的《倾城之恋》、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萨乐姆的女巫》、天津人艺的《原野》、《日出》加上北京人艺的《北京人》、《全家福》和《合同婚姻》共8台话剧从3月22日起在首都剧场隆重上演。三则消息汇在一起给外界的信号是,人艺的大门要开了: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先锋导演以一种成熟的心态走向对现实主义的回归,要新还是要旧,继承还是发展,现在看来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和谐、包容、开放,大剧院该有的胸怀和气派。一个曾经辉煌,如今苦苦支撑却积重难返的老剧院正如北京三月的天气,热度在一点点爬升,虽不是天天艳阳高照,偶尔还会有肆虐的北风,但春天的脚步似乎真的近了。

  王府井大街22号,北京人艺,真的能够开门吗?

  北京人艺,一直是戏剧人眼中的金字招牌。它虽是北京地区的院团,但它的影响力却远超于其他各大剧团,很多人误以为它就是国家级的剧院,在许多观众的心中,北京人艺甚至长期等同于中国话剧,首都剧场也被称之为话剧的艺术殿堂,它培养了北京几代人的话剧情结。

  的确,1952年6月12日,当年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代表北京市政府宣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为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为副院长,赵起扬为秘书长,从此四只手握在了一起。人艺的辉煌开始起步。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剧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和田汉的剧作而闻名于世,其代表性的剧目有《虎符》、《蔡文姬》、《武则天》、《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雷雨》、《日出》、《北京人》、《名优之死》、《关汉卿》以及外国剧目《悭吝人》、《伊索》、《带枪的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成就了舒绣文、田冲、叶子、刁光覃、于是之、朱琳、英若诚、苏民、蓝天野、胡宗温、童超、董行佶、郑榕、吕齐、狄辛、杨薇、林连昆、周正、朱旭、黄宗洛、李翔、牛星丽、李婉芬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王昭君》、《绝对信号》、《小井胡同》、《红白喜事》、《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李白》、《鸟人》、《旮旯胡同》、《北京大爷》、《古玩》、《风月无边》、《万家灯火》、《赵氏孤儿》等纷纷上演,《贵妇还乡》、《上帝的宠儿》、《推销员之死》、《洋麻将》、《哗变》等外国剧目也相继登场,梁冠华、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徐帆、何冰、冯远征、吴刚等一批中青年演员受到观众的喜爱。当然,比明星们更辛苦的还有北京人艺一批敬业又专业的不知名演员,是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忠诚的戏剧热忱奠定了人艺剧目的基本素质。姜文这样的大演员都曾表达过对于北京人艺戏剧无比的尊敬,它的仪式感令人肃然起敬。北京人艺的剧迷也说,人艺大幕的拉开都是缓慢、舒展而有节奏的,就像拉开了人生的序幕……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影视、网络、流行音乐等娱乐方式分流了一部分观众,首都剧场和其他演出话剧的剧场一样,开始显得有些落寞。原创话剧剧本的缺乏、影视高额利润争夺剧作家、演员的现状让所有话剧院团都头痛却又无能为力。经历了上一世纪八十年代的繁荣,话剧院团在思想争议、市场压力、原创匮乏、人才流失的情况下艰难前行,举步维艰。面对马路对面世都百货、王府井大饭店的拔地而起,50多年来既没有在设施上大规模更新,也没能在艺术上重塑辉煌的北京人艺,在众人热切期盼的目光下走得步履蹒跚,既不敢轻言放弃,也不敢轻言改变,老实而持重地在原有轨迹上行走。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外界的环境变了,就像马路对面的变化……

  北京人艺是一个艺术界的老字号。多年来,它保持着严谨、稳重、温情、清高的气质,这与许多老字号很相似,他们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与老主顾的关系,但也由于过分地小心,多少变得不那么有锐气了。

  旧时代的严整与社会环境的严整是一致的,但当变化不断变得难以理解,难以认同时,适应变化的能力成了不小的问题。旧有的惯性多少转化成了一种暮气,表面的平和,团结之下是一种停滞而不是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文艺院团向市场转制,但这一点对北京人艺影响不大,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北京人艺一直演出效益很好;第二,北京人艺成为各界的宠儿,政府的资金、福利支持一直要好于其他院团。过去演员来排戏,骑自行车的多,现在开小车的多了。一般演员们生活得不算特好,也不算太差。然而,在数字的指标之外,北京人艺的艺术指标变得不那么美妙了。在这一变化过程之中,积累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冲突是迟早的事,这种冲突也并不只是北京人艺所独有,现在人艺的演职员自己提出艺术上的不同见解,人艺领导们有意让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共同工作,让我们看到了人艺自己人的努力。这至少表示,他们不愿再坐视北京人艺的下滑而不管,他们还是对北京人艺有责任感的一群。

  从国外的剧院看,院团的管理者首先是以服务为第一要素的。管理不是权力,而是服务于艺术与经营。他们首先强调的是一种效率,这自然就要求行政管理层不要过于庞大。其次强调的是尊重艺术家和艺术创作,这自然也就会限制行政管理层的权力。第三强调的是透明,这自然也就会限制行政管理层的一些潜规则。

  一个新时代的剧院应该是一个开放和透明的剧院,一切对艺术家开放,一切也都应对观众开放。剧院要吸引艺术家创作,同时,又要用作品吸引观众。

  北京人艺一直定位于人民剧院,他们对观众是非常尊重的。但这种尊重还是老字号与老主顾的那种尊重,还不是现代的尊重,而现代的尊重应该是更多的交流和透明。追求和谐并不是拒绝和压制冲突与矛盾,真正的和谐是一种自信的包容力。

  北京春天来临的时候,北京人艺打开了一扇窗,开门的时候还会远吗?

  戴方文/鄂晓颖摄

  网络编辑:李亚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