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维迎的孤独与郎咸平的喧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09:31 南方新闻网

  推荐

  一段时间以来,张维迎和郎咸平二位先生都是大众媒体上当之无愧的明星人物。不同的是,张维迎总是被“骂”,郎咸平总是被“捧”。

  近日,张维迎的一些观点又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正
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二是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三是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此外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张维迎的这些观点是在记者写作中被引述的,还未能看到其发言的完整稿子。即便如此,对于熟悉张维迎理论观点的人来说,看到这些观点并不会很意外。

  他在专著《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就针对国企改革中的利益问题进行了学术上的阐释。书中讨论了最优委托权的问题,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该分配给最难以监督而又最重要的成员,而经营者正是企业中最难以监督而又最重要的成员,所以,由他们索取剩余导致的激励损失最小。在随后的《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论文中,他进一步说明了国企改革与利益群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而郎咸平先生把问题一次性简化为标准的所有者与经理人关系,立刻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不过,理论上的简化替代不了实践的复杂性,改革的问题从来都是在实践当中解决的。由此,决策者并未采纳郎咸平广受支持的高论也就是意料当中的事情了。历史的逻辑依然按自己的既定方式在前进,空留一段逻辑的历史给学术界和公众作为讨论的好题材。

  笼统地来说,张维迎等被“骂”的学者认为要先做那些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事情,是一种实践的逻辑;而郎咸平等被“捧”的学者则认为无论如何要先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是一种理想的逻辑。应该做的事情无疑是所有人都欢迎,但却很可能是根本就无法做的,硬要去做只会导致更大的风险和损失。遗憾的是,那些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事情虽然切实可行,却可能被大多数人排斥。这就是转轨经济的困境所在。

  (原载3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石岩,本报有删节)

  (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