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投资转向 基础设施重点在农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09:5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投资转向 基础设施重点在农村(图)

  在会场外,记者纷纷向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提问。周馨摄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422亿元。

  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主要是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代表热议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本报特派记者刘旦、柯学东、窦丰昌、舒涓、周方、刘彦广、赵琳琳

  新农村要建在自然村基础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建在什么地方?怎么来建?我认为应该把握下面三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建在现有的自然村的地方,由农民自己来建。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真正带来利益、带来方便。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民依旧是住在自己的农庄或者牧场,农民不可能住在一个地方,然后开着车或者摩托去另一个地方耕地;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就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农村的饮水、通电、广播电视、道路等公共产品,以前主要面向城市提供,现在应该转向农村。以公共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今后的15年中,每年要投入2700亿元,用于建厕、建电网、建沼气等。这些投入主要靠政府,可以有社会资金参与,农民也可以投入劳力。

  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办事。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新农村的内容和标准也不一样,要按照农民自己的意愿来建,农民最知道他们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一个书记一个“调”。能做到这些,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治山”“治水”实际是“治贫”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我非常非常赞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农村的说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治山”,“治水”,实际上就是“治贫”。多年来,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路不通,电不足,供不了水,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基础设施上不去,生产上不去,生活自然就困难。现在我们有条件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只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了,也会给城市带来很大好处———市场扩大,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会带旺。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解决“三农”问题首先是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我有个担忧,按照现在的情况,每年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八,每年全国增加1050万人,而全国耕地每年却减少千分之三,每年要减少耕地600万亩,5年就是3000万亩。要提高粮食供应,只有靠科技进步大幅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全国政协委员、珠海市农业局副局长程萍:《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农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农村村村能通公路,通讯、电力、饮水、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与城市的沟通就方便起来,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就能进一步缩小。广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这方面有条件优先实现,因为广东有这方面的经济基础。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邦国: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但是,目前农业基础脆弱,主要就是农业的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地方还是“靠天吃饭”,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在所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建设是重中之重。而道路交通建设,则是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前提。另外,农村的饮水烧柴问题,它的重要性不在粮食问题之下。他建议支持农村的沼气设施建设,西部山区许多有条件的地方则可以搞小水电建设。

  连线广东

  广州兴建16个中心镇

  农民工资性收入平均增长15.2%占农民收入60%

  记者:陈穗华、叶平生、叶卡斯、倪明、杨进通讯员:从宣

  通过中心镇的建设,广州实现了产业转移,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去年广州农民纯收入达7080元,在全国大城市中保持前列,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农民工资性收入平均增长15.2%,占农民收入的60%。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广州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整合与农村地区有序发展,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的成果。破解了“三农”难题,走出了一条独具广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建中心镇是解决“三农”关键

  建设中心镇是解决广州“三农”问题的关键。2001年,广州市市长碰头会上通过了“12方面60项重要工作”,首次将“抓好中心镇规划”列入当年“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工作要求之中。目前广州已确立了江高、狮岭、新塘、鳌头、万顷沙等16个镇作为广州的中心镇。在中心镇建设过程中,广州明确提出了“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口号,按照每个中心镇中心区约2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左右的规模,通过5年至1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实现把16个中心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优良、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投4.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路通财通,中心镇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交通和流通是关键。

  “十五”期间,广州先后投入了4.5亿元进行中心镇交通路网、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一头连接中心城区,一头连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了人口和产业向中心镇集聚。据初步统计,去年广州第一、二批中心镇共引进投资项目500多个,合同投资金额110亿元。

  产业工人3个月收入顶1家人全年

  随着大量的产业集聚在中心镇,中心镇和周边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定单培训转变为产业工人,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在鳌头镇的东麟钻石厂,有900多名当地的村民成为了厂里的工人。村民李丽萍经过一个月的专项培训后,如今是厂里的磨石工人。她说,如果在家种地的话,一家人全年的收入也只有4500元左右,现在她工作3个月就可以赚到相当的工资了。

  广州农民变高素质城市居民

  对于广州这种特大型中心城市来说,在整个城市化的过程中,真正的难题是使农民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真正转变为高素质的城市居民。

  在花都的凤凰村,去年人均年收入已达到6800多元。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村里专门建起了公园,在里面大家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以前在田头摘菜的主妇,现在到市场买菜,烧禾草变成了烧煤气。

  在沙湾镇,镇政府斥资建立了沙湾文化中心,在这里,村民可以在这里录制个人专辑、VCD,花10元就可在四星级影院看到与广州市各大影城同步放映的大片。

  数字看广州农村

  “十五”期间,广州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去年达到220.8亿元。

  完成80万亩农田和鱼塘的标准化改造,改造后农田每亩产出增加20%,鱼塘每亩产出增加50%。“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平均年增长6.5%,去年达到7080元,在全国大城市中保持前列,农民工资性收入平均增长15.2%,去年达4217元,占农民收入的60%。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有2.5万户、6.8万名农民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发放低保金3464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2005年全市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74万人。

  农村各镇均建有1所以上医院(卫生院),1049条行政村建立了卫生站,去年有5万多人次农民得到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平均每人次1300元。

  链接

  总理一诺千金农民九喜临门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徐京跃)仔细阅读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与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照,记者发现温家宝总理去年“两会”作出的惠农承诺,件件有了安排,给9亿农民带来九大欣喜。

  一喜:实现“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承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总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

  二喜:实现“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的承诺,到2005年底全国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220亿元。全国还取消了牧业税。

  三喜:实现“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承诺。全国30个省份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良种补贴资金38.7亿元,增加10.2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3亿元,增加2.3亿元。

  四喜:实现“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承诺,安排国债资金20亿元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10亿元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全年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

  五喜:实现“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的承诺,全国共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15万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6亿多元。

  六喜:实现“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承诺,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七喜:实现“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承诺,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

  八喜:实现“增加扶贫投入,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承诺,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6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245万,总人数下降至2365万。

  九喜:实现“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承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255元,实际增长6.2%,实现了1997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幅度增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