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关注民生福利,重构增长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1:15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昨日(5日)在京开幕,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历来是两会重头戏,但是今年的报告更加牵动多方关注,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发展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的一年,人们迫切希望从温总理的报告中解读出中国大势与政府战略。

  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2006年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这是一种中正周全、稳健务实的表述,这种熟悉的风格让人们首先感觉到,尽管肩负重任,面对多种复杂矛盾,政府依然以坚如磐石的稳定性而统摄全局,冷静驾驭。报告中还提出了今年工作的四个原则:稳定政策,适度调控;把握大局,抓好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表现出注重连续性、稳健而积极的施政风格。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关注民生的明显强调,以及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等等表述,积极回应百姓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期盼,传递了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新信号。

  新信号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它从中央财政的层面上,牵动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措施,涉及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生态、安全生产等等方面。其中包括,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51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中央财政为此将增加支出42亿元,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都是过去财政投入的薄弱环节。

  今年的报告还有一个新颖之处,就是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详解“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很显然,推进落实“十一五”规划,就是本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这当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等,均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温总理还在报告中说明了两个重要目标:一是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二是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这就是说,从过去单纯追求GDP增长率的“黑色增长模式”,转换为“绿色增长模式”,政府的决心和措施开始全面付诸实施。

  总的来说,高度关注民生福利,坚决转换增长方式,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其中的基本原则与政策导向,反映了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共同交叠的特殊时期,政府工作的总方向。但是,如何在这个总的方向下,尽快取得更大的进展,仍然需要我们在观念改变、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诸方面持续努力。

  过去2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未能及时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其中的教训非常深刻。比如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分化,这固然有客观上难以完全避免的一面。但是,这个分化来得太快太深。更糟糕的是,这种新产生的阶层分化不仅未能取代或减弱原有的城乡差距,反而加大这个差距,于是形成所谓原有的等级分化与新产生的阶层分化相叠加的局面。这种急剧分化的利益引起了很大的社会矛盾,构成进一步改革的巨大制约。要妥善地消除这些分化、对立、矛盾和制约,需要我们构建完整而全面的社会政策。而这又需要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要有巨大的承担。从这一个角度上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财政投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战略,具有特别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当然,财政投入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和谐社会的建设,新的增长方式的确立,还需要政府体制的继续改革。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将这种改革长期推进。(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