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感于李肇星问倒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4:05 东方网

  外交部长李肇星5日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前后,都是一路小跑,但他还是没有突出“记者重围”。“对于香港特首衣着打的‘蝴蝶结’式领结您怎么看?”记者问李肇星。李肇星回应说:“你们为什么要注意这个,你们应该注意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没有注意这个。”(3月6日中新网)

  李肇星将记者问得哑口无言——新闻这样描述说。读到这个描述,令人不禁要喝一

声彩。只注意代表、委员的“蝴蝶结式领结”,不关注代表、委员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是近年来一些媒体在“两会”报道中经常发生的取弃。在这个取弃的背后,乃是一些媒体的新闻泛娱乐化倾向。今年全国政协大会议开幕那天,就有媒体“娱乐”了一把:明星委员刚露面就被堵住要求合影,奉上“比电视上还漂亮”等赞美之词。有议论批评说,这样的“两会”报道,如果将“两会”的背景去掉,仅就报道的名人趣味、戏剧性场面等内容看,倒似乎更像影视作品的首映式或演唱会后歌星与“粉丝”的见面会了。

  除了只关注代表、委员的“蝴蝶结式领结”,只关注代表、委员“比电视上还漂亮”,还有一些媒体则成了“追星一族”,热衷于做名人、明星文章,将新闻的“出彩”寄托于“追星”。名人、明星的只言片语,也会被记者敷衍成篇,名人、明星的一笑一颦,也会被媒体当作“两会”花絮而津津乐道。而明星也把“两会”会场当成了他们的歌舞场,抖出许多“花絮”,博得笑声一片。在这种看似花团锦簇的表象下面,公众读到看到的所谓“两会”报道,却往是轻飘浮躁的。

  并不是反对在“两会”上采访名人、明星;名人、明星既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共商国是,公众当然愿意听到他们的声音。然而这种声音,应是诤言谠论、真知灼见,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泛泛之谈,更不是博人一乐的“搞笑”。名人、明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许是行家里手,论事衡物有独到的见解。然而放大到国计民生,即使是名人、明星,其认识也未必就会比“草根代表”、“草根委员”更深刻更精当。如果媒体只是因为名人、明星的“光轮效应”而将其视为“两会”报道的重头戏,那么必然遮盖了“草根代表”、“草根委员”的声音。

  把话筒、镜头多对准“草根代表”、“草根委员”,把版面、荧屏多给“草根代表”、“草根委员”,把他们的话语放大,这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关注什么、关注谁是一面镜子,那么在这面镜子中映照出来的,不正是媒体的品位吗?


作者:奚旭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