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历史欠账何时化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9:41 河北日报

  近年来,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成为乡村两级组织的沉重包袱,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运转,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换手机号写辞职书“躲债”

  乡村债务牵动人大代表心。一过年就把手机号换掉,或写辞职书放在办公室内,以

应付随时来的“讨债大军”……近两年来,吉林省洮南市福顺镇党委书记徐德福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是吉林代表在说起乡村债务时举的一个例子。他们建议国家及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化解乡村债务。

  吉林大学教授王维忠代表回忆说,他到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搞调研时,一进镇党委书记的屋,正碰到镇党委书记在接待讨债人。平安镇是省级十强镇,可在建设十强镇时,借款欠下数百万元债,干部的精力全都转移到应付债务上了。

  据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代表调查统计,全省负债村比例为97%,村级债务总额超百亿元,农民人均负担8000多元。债务问题,正使农村资金供需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从建设新农村的角度,吉林省的农业资金投入主要有三部分:财政投入、贷款、农民自筹。可在2003年,乡村集体投入几乎为零。有的地方用土地发包收入直接还债,乡村集体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濒临枯竭。

  即使在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方,乡村债务负担也很沉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发展较快的县,县委书记阿汝汗代表说,全县22个乡镇有17个负债;235个村,有226个负债。

  王守臣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农村债务问题一头连着集体,一头连着农民,乡村集体举债办事业形成的债务农民不认可,乡村集体欠农民的债务又还不上,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号召力。这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成果能否巩固和向纵深推进等全局性问题。

  王守臣等代表建议,化解债务首先要核实债务,国家尽管对这项工作已提出明确要求,可各地在债务清查核实时采用的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表格不同,统计结果也不相同,仍有部分债务游离于账外,而债务所依据的呆死账政策、利息削减政策不统一,这些工作都需要国家或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政策性规定。

  大力遏制农村财务混乱现象

  日前,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看了记者手头上的某县调查统计表后非常感慨。统计表显示了这个县乡村两级债务达2.1亿元,其中乡镇债务0.67亿元,村级债务1.43亿元。这样的债务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1亿元的县来说,是一个不堪负担的数字。

  债务问题确已成为影响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一个难题。刘荣喜代表说,“关于乡村债务,几乎每个村都有,比较发达的村少一些。”申纪兰代表说,“中央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很好,很鼓舞人,但执行起来

  一定要实事求是。当前农民减负增收难,乡镇政府冗员裁减难,乡村债务沉重缓解难,仍是存在的突出问题。”

  记者调查也了解到,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债务形成的时间较长,既有财政体制造成的政策性欠债,也有乡、村机构膨胀,“养员”过多形成的债务,还有一些因为村组干部素质差,村务管理混乱,造成欠债较多。

  据了解,为了化解乡村不良债务,确保乡村两级工作的正常运转,中央明确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各级党委、政府也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对此,长期生活在吕梁山区的段丽卿代表认为,“有一些问题是政策因素造成的,建议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乡村不良债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一些代表建议,最好能够明确规定县(区)农村工作部门在化解不良债务中的职能、职责,同时也要防止新的乡村不良债务发生,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裁减临时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对乡村办公经费和日常性开支,要实行最高限额控制,谁超出标准谁负担,大力遏制农村财务混乱的现象。

  许多代表都强调,“根本消除”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关键是要增强乡域经济,要立足当地实际,创造宽松环境,搞好全方位服务,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农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培育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债务问题。

  相关

  人大代表支招:建“新”须先理“旧”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咱农民的福音,但嘎查欠下的30万元债务让我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作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岗根套海嘎查的“当家人”,赵桂珍代表真切地感觉到:要想建设新农村,急需解决历史形成的乡村旧债。

  10年前上级下达了一个有关乡镇企业的“达标”工程,就是要求每个嘎查、村必须办一家企业。当时在任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就领着嘎查干部到处借贷办了一个柄把厂,但没开业就倒闭了。各种花费一核算,债务有20多万元。加上后来的“教育达标”、调整结构和垫付农业税欠款等等,又欠下几万元。

  “这些旧债不还,你啥也别想干!”赵桂珍说:“现在嘎查集体经济陷于崩溃,由于好多债务是欠农牧民的,他们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讨债,别说办公,在家都呆不成。讨债的村民甚至闹着要拿上面下拨的扶贫款物来抵顶欠债。如今闹得老百姓对乡村干部都不信任了,村民们认死理:连欠老百姓的钱都还不了,还建什么新农村!”

  “如今嘎查每花一分钱都得从我自个儿兜里掏,我这几年前后共垫出5万多元了,就是再讲觉悟,我也得生活呀!”赵桂珍忧虑地说。

  赵桂珍说,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要动不动搞什么“评比”“达标”,那样又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泥沼,于国于民都无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