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期待“新大寨”样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9:54 南方日报

  声音

  大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稳则天下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同时农业生产收入增

幅越来越落后于第二、第三产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加快,不少地区出现大片土地撂荒现象。农业生产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困惑”: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在提高,农业产值逐步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农民不再对种地有兴趣。这其中的“奥妙”其实并不深奥:现有的生产关系——以个体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再适应更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的要求。现代农业有三大特点,一是机械化,二是市场化,三是信息化。这三大特点都不可能在个体户式生产方式中推广并实现利润最大化。早有经济学家指出,“三农”出路就在于体制现代化。

  党中央最近发出建设新农村的伟大时代号召,要求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来关心“三农”支持“三农”。在当今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时代,我们不会再像当年搞运动那样,形式主义地“上山下乡”,扛着红旗去“支农”。今日最需要我们做的是,把城市的优势资源与农村的优势资源用市场手段、用制度创新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农业、农村、农民更快、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市场经济大体系中来。农科院的专家、农业大学的教授通过什么样的体制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像袁隆平那样使生产上台阶,农民增收了,自己也受益?工业企业如何能使自己的加工能力在农业产品上“锦上添花”,打造“工农联盟”的时代新品牌,打响国内外市场?外贸部门如何使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传达到村村户户,又能及时反馈到国际市场,既不误农村,又不误市场热销季节?这些课题,都是我们在新农村体制建设中要考虑的。

  新农村建设,体制改造是首要,不仅农民自己要突破现行制度模式,大胆创新,而且需要全社会来配合。政府各部门要善于搭桥,专家、学者们要出主意,工商企业要积极接洽,共同做出新时代的“新大寨”样板来。

  摘自《中国改革报》2006.2.2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