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9:54 南方日报

  专家视点

  杨小川

  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许多地区日益凸显出来。从近年来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来看,我省东西两翼GDP平均增速在10个百分点左右,而珠江三角洲GDP平均增速为13个

百分点左右;而且由于基数不一样,不同地区每个百分点所含财富的绝对量不一样,财富的聚集差异愈显突出。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社会问题,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热门和焦点问题。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地表现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关键。

  抓住社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在我省的东、西部地区,大多数工业基础薄弱,现代工业基本上处于空白或萌芽状态,民间的创业意识也不够浓厚。经济落后地区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有的县区更是历史包袱沉重、债务缠身,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较弱。由于各种经济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人民就业较为困难,各种经费缺乏,干部群众收入难以提高,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难以改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激发。因此,在这些地方以政府主导模式来推动、引导民间力量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就是抓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才能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得到实惠,才能减缓、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才能使民众同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科学的制度和良好的投资创业氛围,远比一两个项目的得失重要

  在落后地区发展经济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上级的“关照”上。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宏观经济也存在传导效应,外部环境因素可能促进或者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通过对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温州市和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的调研,我们发现:在这些取得骄人成就的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前夕,就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排除“左”的干扰,突破旧体制的束缚,通过实干加苦干,先人一步率先发展起来了。这些地区的发展绝不是通过上级的优惠政策和各种“恩惠”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依靠其早期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内源型”经济,具有现实的示范意义。笔者曾经请教过昆山市的一位领导,问其昆山市的各种基本政策会否随着市领导层的更迭而发生改变,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昆山市的做法和经验已经深入昆山人民心目中,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一种发展、创业氛围和制度的形成,比发展和创业本身更为重要,亦即水比鱼更为重要,有了水,何愁无鱼?一种科学的制度和良好的投资创业氛围,远比一两个项目的得失重要得多。树立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便可借此获得长久和稳定的经济利益。而落后的制度则会使人无心创业,心思和精力会投向再分配领域,拉关系、投机钻营变成人们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

  衡量当地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欠发达地区经济能否实现加快发展,是衡量当地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地区长期山河依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公共服务短缺,文化、教育等事业长期滞后,长久下去,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便会被窒息,经济问题便会演变为政治危机。在农村,绝大多数矛盾都是因经济问题所导致。因此,有必要把发展县区经济成败与否、成效大小,作为评价当地领导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当然,执政为民具有丰富的内涵,绝不仅仅限于发展经济一项。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特定的地区,当落后的地方经济已经成为主要社会矛盾的时候,执政为民就要体现在发展地方经济上。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