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鹅潭月下又见鱼儿欢虾仔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0: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鹅潭月下又见鱼儿欢虾仔跳(图)

  畅游珠江是无数广州人的梦想。(资料图片)

  撰文/记者苏婉波、邱敏、叶平生 通讯员孙大勇、杨伟民、卢绍琨、林铭、蒋明

  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的讨论时,又念念不忘问了一个老话题:“今年可以游珠江了吧?”这句话里面蕴含着他对整治珠江的高度关注。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美好愿望今年夏天终于可以实现了。

  今年夏天,广州将组织横渡珠江,这其中的意义非同一般,而对于广州环保工作者更加重大:

  自1996年,广州市政府第一次把整治珠江的规划,写进《广州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计划》至今整整10年过去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珠江水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一度绝迹的鱼儿不时冒出江面。这意味着珠江畅游将不再是儿时旧梦。十年努力,几多艰辛。今日,让我们一同回顾这十年间为整治珠江所付出的努力。

  环保资金占GDP2%以上

  昨天,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整治珠江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目前珠江水质已达到2002年下达的“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的任务,并正在向“八年江水变清”的目标迈进。据权威统计数字显示:广州市每年投入的环保建设资金占GDP的比例2%以上,工作重点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具体措施包括把工业企业搬离老城区,严查违法排污企业、投入巨资治理工业废水;同时,从2002年以来,广州每年投入20亿元以上,建污水处理厂,整治全市116条受污染河涌,开展河涌补水大循环试验,探索河涌截污,解决劣五类水体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战:老厂迁离老城区实效:工业企业已迁走147家

  广州很多工厂都是临水而建,生产的同时也排污。正如林树森曾经说的那样:“历史上的珠江,除老城区河段外,很多工厂的‘屁股’都对着它排污!”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城中厂”成为广州市打响珠江保卫战的第一战役。

  据介绍,到去年为止,全市关闭、停产、搬迁的大型工业企业达到147家。2005年起,广州西村地区最大的污染企业———广州水泥厂已经停产搬迁,与正在实施环保搬迁的广州钢铁厂、广州造纸厂、广州造船厂一样,这些老厂的新建厂,都是按照世界最先进污染排放水平和能耗标准而建的。

  事实上,广州市长张广宁就多次提到:对污染大、能耗多、扰民的企业坚决实行环保搬迁和改造,有效治理老城区环境污染。

  广州重型机械厂企业集团就是搬迁企业中的一个典型,该企业生产部张立玉书记说,通过搬迁广重获得“新生”:以搬迁前后相比,广重几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由原1926262吨减至364818吨;重油由原2520吨减至18吨;工业废气排放量由原4571吨减至25吨。

  同时,广州市有关部门还加强对排污企业的长效监督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了134家企业水污染物的排放许可证,并对其排污进行严格监管;积极推广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已有76家工业企业安装了87套在线监测仪。

  第二战:河涌截污治理生活污水实效:今年老城区污水处理率100%

  从1999年开始,一场关于河涌截污的战役在广州开始打响启动,这场治污战役的目标是使河涌“水清、岸绿、堤固”,成广州一道风景线,保护珠江。

  据当时的数据显示,广州市每天有112万吨的污水直接排入了200多条河涌中,并最终流入珠江。河涌成了“排污渠”,污水直接影响珠江水质。市政园林局承担了截污重任:从7条河涌扩大到231条河涌的规划,从4大污水治理系统到北部污水系统,2005年底开始东山、越秀、荔湾、芳村、天河、海珠、黄埔、白云区要陆续实现全部截污。事实上,在2005年广州市老八区污水处理率已达70%,2006年广州市老城区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100%。

  同时,广州市还引入北江清水入珠江,重构广州水系。据了解,广州市“两涌一河”整治工程去年在花都区炭步镇破土动工,到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两涌一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每年由北江经其进入白坭河和广州珠江河段的水资源总量可以达到25亿立方米,相当于25个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的总蓄水量。

  第三战:投放巨资做水面保洁实效:保洁面增至118公里

  市环卫局水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林忠校介绍,目前珠江广州河段的水面垃圾主要来源于上游市县、过往船只、岸线单位丢弃以及河涌污染等4大方面,高峰期每天打捞上来的垃圾约300吨。据粗略估计,去年该处共从珠江水面打捞上来各种漂浮垃圾3.8万吨(另外从岸线单位代收垃圾7000吨),其中从上游市县漂流下来的约占六成左右。

  林忠校表示,在他们打捞上来的水面垃圾中,绝大部分是各种漂浮而下的水草。这些水草,一旦腐烂,也会对珠江的水体质量产生污染。目前,该处管辖的水面保洁里程也从1.34公里扩展到118公里多。

  林忠校告诉记者,广州市仅水上环卫保洁方面投入的政府财政,每年都超过2400万元。而从去年10月起,又按照5年的合同期,每年增加拨款250万元,专门用于流溪河新增河段的水面保洁;并从今年元旦起,以8年为期,每年增加拨款700多万元,用于231条河涌的水面保洁。累计而言,目前全市在水面环卫保洁方面的政府投入每年已经接近4000万元。

  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通过上述各项主要措施,2005年珠江水质全年基本能够达到V类水标准,丰水期能够达到IV类水标准。目前珠江前航道已实施全面截污,水质已有较明显改观。

  市民:30年来我天天游珠江

  退休职工范远回忆当年万人横渡珠江盛景

  从1976年广州市最后一次组织畅游珠江活动,到今年已有30年,当年参加“万人横渡珠江”的热血青年们如今都已是华发满头的老人家了。他们在30年后听闻广州市将再次组织万人畅游珠江的消息时,豪情勃发,相约再一次畅游珠江。

  清晨五时多,64岁的范远从位于长寿路的家里跑步出发前往沙面。他说,从1968年刚从部队转业回来,在沙面跑步晨运,有一次遇到了一群从沙面下珠江游泳的人,他就与珠江结下了近30年的缘,几乎每天他都在珠江游上半小时。

  范远告诉记者:“那时候珠江上主要的四个点是游泳爱好者们常去的,一个是沙面,就是现在白天鹅引桥下面,一个是珠江桥附近的白沙河,一个是南方大厦对面的码头,还有一个是海珠桥靠近发电厂的运煤码头,现在那个码头已不在了。”他感慨地说:“大约总共有四五个点,每天差不多有200多人在珠江上游泳。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工厂的职工,有理发师,基本上都是广州人。”这些爱好者们都成了好朋友,30年来平常小聚,每年还搞一次大聚会,时间就定在了每年的12月28日,“这个日子好意头嘛。”

  对于这些游泳爱好者来说,30多年前广州市的万人横渡珠江自然是记忆里抹不去的盛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横渡珠江是广州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由于市民们踊跃参加,这项盛事成了真正的全民健身,而每年的主题也配合时事各不相同。例如1958年的9月,由市总工会、市体委组织的游泳活动主题是“保卫世界和平横渡珠江”;而在1959年,结合反对英美侵略西亚,警惕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军事挑衅,打出来的口号是“解放台湾万人横渡珠江”,不要以为这万人是个“虚数”,广州市志里明确地记录了当时全市参加横渡珠江的共有11553人,其中一半是工人。

  范远当时是人民造纸厂的一名职工,范远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参加了哪几次横渡珠江,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每个厂都有自己的方队,一个方队40人,那一年他是民兵,所以还背着一米多长的步枪,从南方大厦下水顺水一路游到珠江泳场,“枪是背在身上的,我们常游泳不怎么觉得它重。也有一些人坚持不下来的,就被救生船拉上水。”范远回忆说,蓝天碧水,万人横渡,革命的激情,真是一个让人毕生难忘的场面啊。

  上世纪70年代末,广州市就一直没有组织过畅游珠江的活动了,但范远他们的珠江游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和范远一起游泳的大多是30岁至50岁的广州人,这些上班一族们都早晨5时多去游泳,游完回家冲个凉再去上班,“珠江不同游泳池要早上9时才开门,珠江却是永远开放的。我们一般涨潮的时候从沙面那里游到人民桥,落潮的时候就从沙面那里游到白天鹅宾馆。一般游出去的时候逆浪游,回来的时候就是顺水游了。”这么多年与珠江打交道,范远对珠江水可谓是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珠江水质是一年比一年差,特别是有垃圾和浮油,但这两三年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他豪情满怀地说:“到时,约上老朋友一起再去游一次珠江。”(记者邱敏)

  李长春同志时常过问珠江整治情况 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治污工程

  全国七大水系数珠江水最好

  本报讯 (记者周方、舒涓、刘彦广、窦丰昌、刘旦、柯学东、赵琳琳)“中央领导对珠江整治如此高度关注,既让人感动更让人鼓舞!”昨天上午,在参加广东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敏对记者说。陈敏告诉记者,李长春同志每一次到广东团的时候都会过问珠江整治的进展情况。

  “珠江整治涉及方方面面,下这个决心是非常不容易的。”陈敏说。她告诉记者,与国内其他的流域相比,当时的珠江污染还算是比较轻的,但是在李长春同志的亲自推动下,省委、省政府非常坚定地作出了启动珠江整治工程这一重要决策,可谓是未雨绸缪,意义非常深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敏还回忆了一段往事。2001年的时候,当时还是政协委员的她受邀参加李长春同志召集的一个座谈会,当时她在会上提出要防止工业污染向山区水源地区转移的建议。李长春同志对此非常重视,在总结讲话时还特别强调指出,一定要防止水源地区遭受污染。陈敏告诉记者,当时她非常受鼓舞,也非常感动,“我亲身感受到了长春同志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谈到珠江整治的推进情况,陈敏表示,从1998年提出整治珠江以来,广东对珠江整治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是空前的,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尽管珠江治理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整治,已经初见成效,目前珠江水系在全国七大水系当中的水质是最好的。“只要坚定信念继续做下去,我对珠江整治工程的未来是非常乐观的。”

  横渡珠江: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本报评论员闻过

  1976年7月17日,广州地区组织1.5万军民横渡珠江;时隔30年,广州今年将组织万人队伍再次横渡珠江。同样的活动方式,可能也会有同样的场面,但绝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广州因临珠江而诞生,也因珠江而成长。浪遏飞舟,击水珠江,这是数千年来广州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一座城市共同的习惯和爱好。当时光的车轮驶进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广州经济起飞,这种习惯和爱好因为珠江污染严重,不得不被迫中断。

  在工业化一路凯歌之时,从前的珠江,那个百舸争流,风朗气清,鱼跃江中,鸥飞江面的珠江,渐渐地远离我们的生活。30年间,珠江水仍然在汩汩地流着。但这江水却不是那江水了。这期间,别说到珠江游泳了,就是经营多年的珠江游———坐在船上在珠江漫游———也举步维艰,陷入尴尬之中:两岸的楼房,越盖越高档,投射在江面上的霓虹灯光,越来越斑斓多彩,但江面上飘浮、弥漫着的腥臭,只能让人掩鼻而过,为之叹惜: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啊!

  十年来,为了让珠江水能够重新适合游泳,广州市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投巨资建污水处理厂,重金实施截污工程,搬迁乃至关停并转珠江两岸的工厂……这一切换来了珠江水质的改善。“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珠江的整治目标在一步步变成可以触摸到的现实。

  珠江水从不适合游泳到再次适合畅游,不仅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梦想,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迁,铭记着广州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广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学会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鹅潭月下又见鱼儿欢虾仔跳(图)

  1956年,毛主席畅游珠江留影。(资料图片)

  50年前毛主席珠江击水欢呼自由

  1956年5月,毛主席来到广州,茫茫珠江水唤起了他畅游江河的欲望。为此,广东省委从体育学院挑选出一批体魄健壮、政治可靠的游泳尖子,陪同毛主席下河。

  这一天,毛主席及其陪同人员登上小船,徐徐离开小岛,溯江而上。小船来到白鹅潭。毛主席正要下水,忽然远处几艘小渔船上传来了呼喊声:“毛主席,是毛主席,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向渔民们挥了挥手,然后纵身跃进珠江。毛主席搏击着江水,高声呼喊:“我自由了!”之后,毛主席率领一小队游泳健儿,穿过如意坊码头,闯进大坦沙河段,直抵海角红楼泳场,然后又转身顺流而归,畅游一个多小时后,才回到了小船。从此,毛主席每次到广州,只要天气不是太冷,就必定要下珠江。(黄穗生)

  广东珠江整治大事记

  1998年1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条例》规定,城市污水处理率到2005年不得低于40%,到2010年时不得低于70%。

  2002年,针对全省区域性水质环境恶化的重大环境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的珠江整治目标。据此,省环保局出台了“珠江水环境整治方案”,从2002年到2010年,广东将投资445.87亿元整治珠江。

  2005年,广东、云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6省区环保部门历时一年多,联手制定了《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珠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苏婉波、邱敏、叶平生整理

  近年广州珠江整治大事记

  1996年,广州市实施《青山碧水蓝天计划》;

  1998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响应国家环保总局的号召,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对照国家的要求,相应部署珠江整治一系列工作;

  1999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工作,珠江整治力度加大;

  2000年,贯彻国家“一控双达标”的要求,继续加大珠江治污工作;

  200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的珠江整治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精神,把珠江整治推向新阶段。

  “珠江和我”征文征图启事

  珠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同饮珠江水,共住五羊城,关注珠江,就是关注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未来。本报从即日起开展“珠江和我”征文、征图活动,请把珠江与你的故事、珍贵照片寄给我们,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

  征文征图要求:

  1.文体不限、字数1000字以内;2.从个体的角度关注珠江,包括珠江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回忆与深刻印象、珠江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珠江边上所见所闻所感等;3.定位要求积极向上,以小见大,故事性强,以情动人;4.图片指以珠江为大背景的新、老照片;5.图片如需退还,请在来信中注明,本报将用挂号信把图片按来信地址寄给作者;6.本年度已在其他平面媒体刊出的作品,恕不参评;7.投稿截止日期:2006年7月30日。

  评选奖励办法:

  1.由广州记协资深专家组成评委会,从来稿中选出优秀文章和优秀图片,并从中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共100篇、幅(组图);2.优秀文章、图片,经本报刊出,即付稿酬;3.所有参加该活动的作者,都将获得精美纪念品一份。

  投稿地址: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夜编中心(来件请在信封或传真件上注明“我与珠江”征文征图字样)。

  邮政编码:510121;电子邮箱:dsxw@vip.sina.com;电话:020-81853162;传真:020-81887511(本活动解释权归广州日报社所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