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精彩女人 美丽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0:42 南方日报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妇女节了。

  很多人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温柔如水是很多人对女人的评价。但水的力量却又无处不在,像滴水穿石、像上善若水……这也许就是女人的神奇之处。她美丽的时候,你会觉得无可名状,她坚强的时候,你会觉得无以复加……妇女节前,记者采访了几位各有各精彩的女人,记录下她们各自的美丽故事。

  尹玉萍:卅二寒暑为生命送行

  为生命送行的职业总与噩耗与悲伤相连,让人“敬”而“远”之。可东莞市殡仪馆馆长尹玉萍投身殡葬事业,一干就是32个年头。因工作出色,她多次被评为全省和东莞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全省殡改工作先进个人”。

  冲破偏见投身殡葬事业

  1973年,东莞县殡仪馆刚刚竣工,需要招收一批殡葬工人,中学毕业年方18的尹玉萍接受年迈馆长建议,毅然报名。得知尹玉萍想报名到殡仪馆工作,在香港工作的父亲难免担忧:“阿萍,你去做这份工作,有啥前途,将来你的婚姻问题怎么解决?”“干点什么不好,说什么也不能到那鬼地方上班。”亲友纷纷劝她别去殡仪馆。

  但在哥姐等少数亲友的支持、鼓励下,生性倔强的尹玉萍冲破世俗偏见,毅然来到殡仪馆。

  当时的殡仪馆(火葬场)处在远离市区的荒山野岭,工作条件很差,人手不足,只能安排一两人值夜班。尹玉萍上班不久就轮值夜班,当晚,一具在采石场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尸体运来了,她首次搬尸,接触冰冷的烂尸和鲜血,惊恐恶心不已。更让人惶恐的是,其宿舍就在尸体防腐房隔壁,以致于尽管防腐员一个劲地陪尹玉萍聊天,可她还是连续几天整夜未眠。日久天长,逢值夜班,难以入睡,她只好借助书籍来催眠了。

  到殡仪馆工作不久,尹玉萍前往祝贺朋友新婚,大家只让她进老屋,决不准她进新房。上同学朋友家,常遭家里老人奚落不吉利,不让再来。尹玉萍只好知趣尽量不串别人家门。

  虽然火葬场离其家才2公里,但她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逢年过节她大都坚守岗位,母亲生病,她没时间前往照顾,丈夫经常埋怨她:“母亲生病你也只顾自己的工作,实在太过分了。”对丈夫的怨言,尹玉萍深表内疚,工作还是照样干。

  工作几年后,很多同事都纷纷找门路调到其它单位去了,尹玉萍的母亲、丈夫和儿子也劝她换个工作,当领导的表哥好几次要帮她联系调换单位,但尹玉萍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不提调动这档事。

  渐渐地,家人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全力支持。在尹玉萍的影响下,2000年,其儿子毕业后也主动要求到殡仪馆工作。

  严于律己树行业新风

  在东莞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兼殡仪馆馆长任上,尹玉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处带头,主动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司炉、收敛、化妆、防腐,哪个岗位缺人,尹玉萍就主动顶上去。有时殡仪车进不了村,她就带领工人抬棺走村串巷。

  尹玉萍常对同事们说:要急丧主之所急,想丧主之所想,体谅丧主的悲痛心情,尽量满足丧主的合理要求;工作态度要和蔼诚恳,服务要周到热情,决不能搞不正之风。

  尹玉萍任馆长不久,得知一位供货商送来的骨灰盒质量有问题,便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止收货。供货商上门求情,悄悄留下2000元钱。尹玉萍发现后,如数把钱交给财务,并通知同事,今后一律不再进购这个客商的产品,预订的货全部退掉。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殡仪馆规定:凡进殡葬用品,须在民政局领导下,召集各部门主任议标决定。

  为树立行业新风,殡仪馆从2001年起执行新规定:若查实员工向群众索要红包,该员工必须双倍返还群众,并扣罚一个月奖金,再犯就停薪半年,第三次就得开除。与该员工共事的其他员工和组长、主任和馆长都要连带加倍扣罚奖金。该制度出台第三天,殡仪馆据群众投诉查实一员工收殓时收了一家工厂工人的200元,便立即要求他双倍还钱,并罚他300元奖金,全馆员工都连带受罚:职工300元,组长600元,主任1200元,副馆长2400元,馆长4800元。80多人的三万多元罚款全部上交财务。此后,几乎再没人敢要红包。员工实在推脱不了当地群众的利是(红包),就将利是冲减火化费用或上交财务。

  群众纷纷反映,以前个别殡仪馆员工向丧属伸手要钱,现在送钱给他们常常遭拒。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东莞殡仪馆员工共拒收红包4万多人次。尽管社会对殡仪馆有不少忌讳,但仍有不少群众给殡仪馆送锦旗、写表扬信。

  本报记者蒋才虎

  毕文丽:最爱旗袍女人味

  1982年出生的毕文丽,算得上东莞的小小服装设计师,并且像其他开始成熟的上世纪80年代生人一样,明晓生活赋予她的责任感。她与朋友合作开发的服装品牌“香爱经”,已经拥有一处三层楼高的店面。主打旗袍,兼做纯棉质地的其他中式服装。店里一楼是衣服展示厅,各种颜色的丝绸面料搭在架子上,满眼看过去都是中式绣花和盘扣,香艳无比。三楼是制衣间,下午4点,几个女人在忙碌地根据毕文丽设计的服装图纸,打版和剪裁。这里面还有被毕文丽尊敬和喜欢的姑妈。因为几个姑妈都会服装生产,毕文丽于是也走了这条路。毕文丽的父亲说:“女儿啊,服装设计是给人制造美丽的,我看你做这个适合。”自从在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一个广州服装设计班里学习了一年之后,毕文丽就一直从事服装设计,这一脚踏进去了,就再也舍不得出来了。

  毕文丽喜欢设计旗袍,喜欢真丝和绸缎的高档面料。她去上海取经,看到很多上海女人穿旗袍愿意选择真丝面料的。上海女人说:“那样才洋气啊。”而她在南方看到,很多女孩虽把旗袍穿出了时尚感觉,却总是少了点味道。毕文丽说:“南方女孩穿旗袍,习惯穿棉布的,好像觉得穿丝绸的太隆重了。”但是毕文丽不,她就要设计那种华贵高档的旗袍,在真丝质地的旗袍上加入蕾丝,或者在胸前制造半透明,旗袍变时尚了,又非邻家小妹的那种张扬气质。她在丝绸质地的旗袍上极尽中国传统之美,绣花绣得花团锦簇,印染水墨画又清爽可人。有顾客对她说:“你这里的衣服有的都上千块了,太贵了吧,别的地方的旗袍都好便宜的。”毕文丽说:“我们做衣服的最看重衣服面料,你要是穿一件棉布的旗袍,到高级派对上走一走,都穿不出手啊。”那顾客也点头称是。

  毕文丽自己也喜欢穿旗袍,她对穿旗袍的态度是:“不管什么身材,不管高矮胖瘦,只要能穿出旗袍的气质就行。”因为工作之便,每当设计出了她喜欢的旗袍款式,她就会从里面留出一件S号,放到自己的衣橱里。现在她的衣橱里,已经有20多件各色旗袍了。而可以百搭衣服的牛仔裤,她居然只有两条。

  “我觉得穿上旗袍,自己的感觉都会很不同啊,我觉得我穿旗袍的时候很漂亮,很有女人味。”这个80年代出生的女孩说起“女人味”时洋洋得意。只要穿裙子,她必定要穿高跟鞋,尤其是穿旗袍的时候。她觉得高跟鞋真的是女人的恩物,穿上高跟鞋,就自然而然挺胸收腹了,仪态一下子就优雅起来了。

  有一个细节让人记忆犹深,一次有一个女孩穿了平底鞋来店里试旗袍,为了衬托那件旗袍的效果,女孩换上了毕文丽脚上穿的高跟鞋。毕文丽当时穿了件裙子,换鞋之后的等待,她就一直光着脚走来走去,一定不会自己穿裙子的时候配平底鞋。尤其是她无论是站着还是走动,就一直把脚跟高高的踮起。这种对美丽的执著,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

  本报记者梅林

  陈曼:美丽使者破茧成蝶

  陈曼的美容店不大,却有3年多的历史了。正好是个下雨的周末。店里的客人比往常多,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交流美丽心得,也聊一些生活的趣事。陈曼后来告诉记者,她把店的名字取作“雨蔻”,就是雨季中青春少女的意思。此情此景,倒是印证了她办美容店的初衷。

  10年的时间,她从20出头爱扮靓的青涩姑娘,蜕变成带给别人美丽的使者,这本身就是一场破茧成蝶的美丽。

  10年前,20出头的陈曼刚刚从海口的一家卫校毕业,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名护士。在医院工作的间隙,爱漂亮的姐妹们结伴去美容院做护肤,看着做完脸后光洁的皮肤,陈曼忽然觉得这是个令她着迷的行业,她有冲动去做创造美丽的事。

  陈曼用年少气盛来形容当时的自己。亲戚朋友都说她的性格太男孩子气,根本不适合做美容。不服输的她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去美容学校学习。毕业之后的两个月,她在一家美容院里实习,现实跟想象的差距让她明白,学校里学到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两个月,她成长了很多。

  之后的3年,她在海口一家比较大的美容院里从美容师做到主管,后来又被提升为美容顾问。“有时候,相同的护肤品,因为美容师心情的好坏,或者手法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陈曼告诉记者:“用心对待身边每一件小事,这样才能做好一份事业。”在不断的业务学习中,陈曼发现钻研得越深自己就觉得要学的东西越多。在去北京、上海研修了一段时间后,陈曼跟老板表明了自己想拥有一个品牌美容店的希望,老板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梦想。就在此时,同乡邀请她一起创业,陈曼欣然来到东莞,开了一爿小小的店面。陈曼说,人应该感恩,以前的老板给了她无数的动力,她不能在海口那片不大的市场给老板的生意带来冲击。

  2002年,陈曼在来到东莞的第二年就着手创办属于自己的品牌店,也就是今天的雨蔻。在采访的过程中,她没有一味地说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她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用心。带记者参观店面的时候,陈曼说:“用心去做,不管是什么样的事业,美容也好,饮食也好,从每一个细节都要求自己用心去学习,去对待,而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技术和硬件是重要的,但是真正决定事业成败的永远是人对待事业的心态。”

  她并不承认自己是个女强人,只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懒散的人,希望成就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这样的日子,让我很踏实。”陈曼笑言。

  陈曼的店里,常常充溢着香水百合的味道。仔细看店里,很多角落都养着新鲜的花和绿色植物。原来,这都是陈曼的丈夫精心养护的。每次他到店里来,看到花枯了或者绿叶蔫了,他就会替它们浇水。平时上街,看到漂亮的花束,他也会买下来送到店里。陈曼说:“每次送花来他都会打趣,你看,我都给你打工了。”提起丈夫提起家庭,陈曼满是喜悦。

  陈曼是在海南学美容的时候认识的丈夫。虽然一开始不支持她做美容这一行,但是丈夫一直都很尊重陈曼的决定。在来东莞前,在广州工作的丈夫就帮她打听了东莞美容业的形势,一直默默地在背后支持她。陈曼说,自己现在能够安心地经营事业,最大的功臣就是她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而这也是她最珍惜的幸福。陈曼的丈夫是个室内设计师,一直以来他也想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但是为了陈曼能够把事业稳定下来,他一直都没有付诸实践。

  现在的陈曼,经常都要忙到夜里,无暇照顾7岁的女儿。还好她的背后,有一个最有力量的支持者。“每次拖着一身疲惫回家,看他在家里,我感觉很踏实。”陈曼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女人最美丽的微笑。

  在美容这一行里干了10多年,陈曼或多或少地总结出自己的心得。她说,对于女人,充足的睡眠是美容最大的帮手。现在很多才20岁出头的女孩子看起来很憔悴,不水灵,原因就是喜欢白天睡觉晚上熬夜,这违背了自然规律。女人的容貌归根结底是靠气血养出来的。春天来了,陈曼有个秘诀,就是要记着“早睡早起”这句话,11点睡觉,6点起床,皮肤的新陈代谢刚刚合适。

  对于脸部皮肤,补水是关键一环。陈曼打了个比方,农田干涸后,再怎么浇水它都不会吸收,所以不要等感觉皮肤干了再补水。

  女孩子到了22岁之后,就应该注重对皮肤的保养了,不要迈入“我还年轻不保养也没关系”的误区,要趁皮肤状态好的时候留住青春。化妆品选择合适自己的就行,不一定贵的就是好的。

  本报记者田甜

  黄穗萍:百年老字号女掌门

  黄穗萍谈到镇兴拥有107年的历史时颇为自豪。清末,广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开放,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活跃起来,从那时起,先辈开始经营与陶瓷相关的生意,成为家族的传统生意。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丈夫和她又重新做起了陶瓷生意,希望百年老店在他们的手里兴旺发达。起初和丈夫一起创业时条件相当艰苦,黄穗萍说,为了减少成本,每次都是自己装货自己卸货。辛勤的劳动逐渐有了一定生意基础,跻身当时同样做建材生意的“四大家族”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穗萍有些感慨“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现在会做得这么大,这么强”。

  最困难的时候是丈夫因劳累过度离她而去,痛苦彷徨之际,她想:“不想再管,任其发展吧。”黄穗萍说:“当时很多员工因为我的绝望,看不到公司的未来离开”,而一位镇兴的老员工一番话让她警醒和振作起来。一位员工看不下去了,对她说:“老板,现在老员工都快走光了,如果您再这样镇兴也要垮了!”“我不能看着家里的企业这样倒了。”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使这位被东莞市妇联主席黄碧莲称赞为“勇敢的女人”振作了起来,然而当她决心开始管理生意时另一个问题又显现出来了。

  “我之前是个教师,根本没有管理方面的知识”,黄穗萍选择先充实自己,买管理、营销、教育的相关书籍自学,给黄穗萍印象最深的是听中山大学老师讲课,先进的管理经营思想,使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学习提高她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使她管理的观念发生了改变。曾经家族式企业普遍都有任人唯亲的现象,黄穗萍却对她的亲戚说:“你是我的亲戚,员工们都在看着你们,就应该做得更好。”此举没有得罪亲戚们,还带动了员工们的积极性。黄穗萍还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镇兴开始有了成为现代企业的基础。

  黄穗萍说,如果企业的管理形式一成不变,在现在经济条件下家庭式企业很难有大的发展,与他们同时代的企业中还有一两家按原来的模式,已经很难生存了。

  黄穗萍认为她生意成功的“秘诀”是诚信,让顾客相信企业,认同镇兴的品牌,使顾客、厂家、销售商三赢。她说这么多年来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他们公司很少发生退货、投诉等问题,诚信赢得了声誉也赢得发展的空间,黄穗萍介绍说,镇兴现在正在推进自己品牌路线,拥有自己的品牌,凭借与生产厂商良好的关系,相信以陶瓷为主打的品牌一定能打响。

  当记者提到珠三角经济发展遇到“民工荒”问题时,黄穗萍笑了,“我企业里的外来员工,这些年来,除个别人要成家或是有家庭变故不得不离开外,几乎没有离职的,每年春节后的返工率都在九成以上。”其中的原因就是她以情留人,“对一些刚刚来的职工我会陪他们熟悉环境,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家里有困难我会提供经济帮助”,她说“员工有时候不会太在乎拿多少钱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是人情味和尊重。”

  黄穗萍更大的同情心则显示在对社会的回报上,向家乡的常平中心小学、中学捐资改善硬件设施,设立助学金,在听说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上学难后,她会亲自资助,每年都有学生因此受益,黄穗萍也因此获得乡亲们赠与的“女济公”的称谓。

  家庭是黄穗萍事业成功的有力支持,即使工作再繁忙是她也没忘记对家人的爱,除了在外出差,每天早上她都要送孩子上学,寒暑假还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外出。现在她已不用像以前那样管理企业,除了重大事件外,各部门都有她培养出的得力助手,“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和我的孩子在一起”。实习生张迪

  图:

  毕文丽的自信写在脸上。杨凯摄

  陈曼对“美丽事业”情有独钟。杨凯摄

  尹玉萍已在殡葬行业干了32年了。蒋才虎摄

  黄穗萍热心公益,有“女济公”美称。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