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魅力·明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0:54 贵州都市报

  贵阳七中初三袁璐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每当中秋来到,广播里总会传出这首今人为古代文豪所谱的歌。这清空高远而充满人间情怀的词章,有如清钟一记,荡起千百年袅袅不绝的余音。它让我们无论在抬头吟诵还是低头默想之时,都有一轮明月挂在心头,这令人不禁想到———中华民族真可谓是恋月的民族。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传

说,到夏商周三代祭拜月神的风俗,不用说月亮多达数十种的美丽别名,也更不用提起从古到今文人骚客们闪耀于古典文学宝库的吟月经典,单单就是中国人对中秋佳节的重视,也足可见明月与炎黄子孙分不开的缘。

  一轮明月,万种风情。月亮像一个魔方,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月亮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诠释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敬仰,以及一种含蓄典雅的感情表达方式。她包含着一个个盛世的繁华想像,也积蓄着人们在山河破碎之际的忧国之泪。纵使到了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明月都还是我们心中的那轮明月,正如两鬓成霜时,童年却鲜活地在记忆中;故国山河有变时,对山河的热爱却不变。月亮承载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对爱与美的渴望,一种万古不磨的魅力从诗歌、绘画、音乐中散发,汇聚成一条河流,流入生命的广阔海洋。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中秋月》体现了“千里共婵娟”意象,同时又是对月亮内涵的补充。“二十五年一裂的创伤/何日月重圆/八万万人共婵娟/仰青天/问一面破镜。”蕴含离家去国的时代痛苦,寄寓万姓团圆的愿望,月亮的魅力,还在进行。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月亮入手,以抒情的笔法阐释了月亮在中华大地的魅力所在。语言流畅,意味深远。体现出当代中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在信息开放的今天,面对多种多样的外来文化,中学生有此坚持和操守,难能可贵。

  贵阳七中:邵强

  作者: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