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28年“敦煌粮仓”走到“风烛残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2:54 兰州晨报

  在敦煌市粮食局南关粮库所在地,保留着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8栋32间粮仓。这些“饱经风霜”的粮仓是全国粮仓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200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定名“敦煌粮仓”。

  长期以来,当地粮食部门边利用边保护,粮仓目前仍然屯积粮食。然而,历经228年的风雨侵蚀,该粮仓部分墙体出现坍塌,裂痕加剧,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虽然粮库每年都

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维修,但因粮库经营困难,所投资金犹如杯水车薪,“敦煌粮仓”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

  “敦煌粮仓”损坏严重3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敦煌市南大街沙梁巷的南关粮库,看到该粮库院落中的建筑主要以清代粮仓为主。现存的8栋粮仓分别分布在大院的东、南、北面和中央,保存最完好的是东面坐东朝西的一栋,损坏最严重的是院落中央的两栋。

  从整体来看,每栋粮仓大小一样,建筑结构呈梯形,下大上小,屋顶呈“人”字形结构,墙壁由土坯建造,黄土、沙石、麦秆、泥巴是主要建筑材料。

  据粮库工作人员介绍,粮仓建筑时先里后外,即先建框架,后打墙体;墙基底部由13层青砖砌成,墙体用土坯和混合土夯砌而成;墙体底宽1.4米,顶宽0.7米;墙面用黄土、沙石、麦秆等物和成泥巴砌成,屋顶用黄土、小石粒、芦苇等物和成泥巴铺盖,仓顶上面的小石粒主要起缓冲雨打的作用。

  粮仓之所以能保存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内部结构采用了“四梁八柱”的建造方式,其“骨架”全是口径约40厘米的圆木,大梁与柱子的连接处没有一钉一铆,木头与木头之间是用阴阳卯连接起来的。

  记者看到,这些粮仓大部分墙体表层的泥巴开始脱落,部分粮仓的屋顶下陷,其中位于院落中央最东面一栋粮仓的一堵墙的大部分泥巴掉落,凹进去一个深深的大坑,屋顶一半已塌了下来。个别粮仓已塌陷,墙体下沉,门已无法打开。

  粮库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维修,粮仓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敦煌粮仓”全国罕见3月6日下午,记者与敦煌市博物馆文物股负责人杨先生取得联系。

  据他介绍,敦煌粮仓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清时称“恒丰粮库”,民国称“田粮处”。

  目前保存下来的有8栋32间(每栋4间),1120多平方米(每栋140平方米)。

  据介绍,清政府当时在敦煌和张掖设置这样的粮仓,目的是为了保证青海、西藏、新疆的边防稳定,所储粮草主要来自张掖的高台、临泽和新疆等地。

  “敦煌粮仓”边建边用,乾隆和光绪年间共建72栋400余间,到民国年间仅存百余间,解放前一直属军供粮库。

  解放后,这里曾有驻军,后因粮库大部分被拆,上世纪50年代交由地方管理。

  据悉,如今敦煌保存下来的这些粮仓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

  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有关敦煌粮仓的一个故事:当时,清政府派了一个叫刘孟的将军来负责这项工程,刘孟经考察选址在城外东南角的沙梁处。

  据说这里的沙子透气性好,对储藏粮食极为有利。然而,粮仓建成后,有人将刘孟告上朝廷,说他“屯粮城外居心谋反”。刘孟为此被朝廷斩首。

  后清政府派员考察,看到这里的粮食保存很好,实禀朝廷。清政府遂在此修建“傲神庙”为刘孟平反。

  此后每到开仓入粮时,当地百姓都来“傲神庙”烧香唱戏,纪念刘孟。

  “敦煌粮仓”即将修复“敦煌粮仓”长期以来采取边保护边使用的保护办法,使用单位敦煌南关粮库从1985年至今已花费近10万元,在文物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对粮仓进行保护。近年来,由于粮库经营状况不佳,连职工工资都难以保障,已无力“赡养”这些“古董”。眼看粮仓日见破败,粮库工作人员忧心忡忡,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修缮这些粮仓,不要让这些珍贵文物在这代人的手里毁掉。

  一处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罕见文物,多年来一直由粮库进行使用和保护,这一现象引起各界人士的质疑。他们不明白:文物保护究竟该由谁负责?

  敦煌市博物馆文物股负责人杨先生表示,粮仓在使用中保护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杨先生说,粮仓是建筑物,如果仅有保护而不使用,其损坏的速度和程度会更快,只有在使用中保护,才能达到最佳保护效果。粮库作为使用单位,其担负保护工作更为便捷和及时,但在粮库没有能力时,文物部门不会坐视不管。

  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粮仓”的保护和修复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高度重视。敦煌市部分人大代表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此事,得到了明确答复。据敦煌市博物馆文物股负责人杨先生透露,他们已把“敦煌粮仓”的保护和修复计划上报,2005年10月,该项目得到省文物部门的批复。目前,敦煌市博物馆已委托敦煌研究院制订修复方案并得到了技术支持,3月6日进行了测绘工作。

  据介绍,“敦煌粮仓”的修复将按照“依旧修旧”的原则进行,即完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所使用的修复材料也以原材料为准,前期修复资金由省文物部门投资。粮仓修复后,将继续采取边使用边保护的办法,使用单位不变。

  文/图本报记者董开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