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各国“地下尖兵” 角逐申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4:15 新民晚报

  

各国“地下尖兵”

  本报讯(记者董纯蕾)铺设新电缆也好,修复旧水管也罢,大可不必对马路“开膛剖肚”!一种名叫“非开挖”的新技术,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今天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的2006亚洲非开挖技术展览会上,记者现场感受到了非开挖技术的走红程度:参展商近百,其中80%以上来自国外;业内专家一致公认,上海已成为这些“地下尖兵”的流行“阵营

”之一,非开挖技术在沪的使用率将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上海速度VS国际水平

  只需开几个“小口子”,遣上探地雷达、导向仪、碎管机等“新式武器”各司其职,就可以对各类管线的地下进展“运筹帷幄”了——不吵不闹、扬尘少占地也少,难怪非开挖技术深得人心。1998年,本市地下管线的施工项目中仅有0.2%采用了非开挖技术。截至去年,该比例已上升至12%,并将以每年3%的速度继续增长,这两个数字已明显赶超10%和3%的国际平均水平。

  根据本市的“十一五”有关规划,信息管线还将敷设1万多公里,其中80%都将锁定非开挖技术,电力负荷扩容、架空线入地、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自来水管改造,到处都是非开挖技术大展身手的舞台。

  中国智慧vs世界创意

  中环线北虹路地道,之所以能悄无声息地穿越虹桥路和西郊宾馆,就是因为采用了非开挖技术的一种——“管幕——箱涵推进工法”。令人自豪的是,这是国内首次在软土地层中采用这一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采用此法施工的断面最大、推进距离最长的隧道工程。

  西气东输天然气顺畅地进入申城市区的主干线——南京西路常德路至展览中心7号门372米的路面下天然气管线仅用了2天就各就各位,是另一种非开挖技术——“水平定向穿越工艺”立的功。

  美、德、日、韩等国的参展商在为期2天的展会上将各显其能。除了城市交通道路以外,非开挖技术在河流、公路、铁路及其他开阔地都能完成快速穿越——无论土质,甚至用不着挖工作坑,破碎旧管道更换新管道的工作还可同步展开。

  直接投入VS综合效益

  国际非开挖协会秘书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打趣地说:“我经常向管理者们建议,多使用非开挖技术改造伦敦地下已老化的管线,这和开发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减少空气污染而不影响交通,都是与环境为善的。”

  据成本估算和效益分析,非开挖技术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时间和经费,这些投入往往大于传统开挖技术的施工成本,但它在施工过程中将尘土、噪声、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

  为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多算算“综合成本账”,建立政策补贴机制,打造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让“地下尖兵”们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顾客在展览会上参观水平导向钻机等产品本报记者周铭鲁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