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投入不足”不是“挡箭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5:55 国际在线

  作者:毛飞

  教育部日前回应“两会”代表委员质疑,开列出教育乱收费的五大原因。头一条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就想通过向学生乱收费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少数学校也通过向学生乱收费来缓解办学经费的困难。(3月7日《京华时报》)

  又是“投入不足”!看来,教育部和代表委员们一样“执着”。代表委员们每年都执着地质疑“教育乱收费”,教育部门每次都执着地用“投入不足”自我辩解;公众耳朵都听出老茧来了,但教育部门依然老调重弹。在教育部门看来,“投入不足”这个“万能借口”有三大优点:一是符合事实,我国政府财政中教育投入占比始终徘徊在2%左右的低位,连乌干达都不及;二是符合逻辑,政府既然投入不足,就怪不得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寻财路,“乱收费”便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三是转移责任,按照职权划分,负责拨款的是财政部门,“投入不足”自然是财政部门的责任——如次一来,教育部门非但撇清了责任,而且还多了一副“受害者”的面目。

  “投入不足”已经变成了一面坚硬的“挡箭牌”,“两会”代表委员的质疑和普通公众的声讨根本无法伤及教育部门分毫。然而,一句轻巧的“投入不足”恰恰遮盖了两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财政投入是怎么花掉的?虽然政府财政开支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有下降之势,但教育投入的绝对数却在逐年增加。现有的政府投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教育部门不能决定财政投入分配,却有几乎不受制约的“花钱”权力。确保有限的政府财政投入花在“刀刃”上、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教育部门职责所在。因此,无论是“两会”代表委员还是公众都有理由知道教育经费的开支结构:多少钱花在了基础教育上?多少钱花在了高等教育上?多少钱花在了校园基础建设上?多少钱投进了欠发达地区?多少钱投进了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多少钱花在了教育部门的官员身上?据最新披露的数据,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平均每年增长23%——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里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贡献”又有多大呢?

  第二个问题是:财政预算外的收入又到哪里去了?在“政府投入不足”的理由下,寻求财政预算外收入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教育部门的法定职责决定了预算外收入的唯一合理用途只能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两会”代表委员和普通公众有理由知道那些预算外收入的最终去向:有多少钱最终变成了学舍、操场、学生手中的课本?又有多少钱变成了各级管理者办公的大楼、屁股底下的“公车”、腰包里的钞票?

  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的确不是教育部门能够决定得了的,但教育部门完全有责任避免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当和挥霍浪费。可以预见的是,4%的“老目标”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将存在。不过,我们实在不愿意再听教育部门一遍又一遍重复“投入不足”的老调。面对“两会”代表委员和广大公众,教育部门还是先解释清楚财政投入的去向和财政外收入的用途吧!

  

  审稿:魏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