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07:34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农村的文化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地流传于农村,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既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藉,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我国现有约2800个县,近两万个镇、数十万个乡村,文化遗产的状况和特色保持程度不一。在新农村建设起步之时,应以全面的、科学的、协调的发展观为统领,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率先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 民间文化的活态保护主要靠传承人的口头传授,如果传承人消失,就意味着文化的消亡。因此,对传承人保护的关键是要保证代代有传人。对于各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审美价值的古村落(村寨),要将其列为保护重点,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应是重中之重。在开发过程中,为防止少数民族文化大量瓦解和失散,一方面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选择;另一方面,在重要的少数民族集居地,要像欧洲人那样建立乡村博物馆,保存历史记忆,传承和继承民族文化。 现在,有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已基本失去个性。如果广大农村也变得千篇一律,内在个性化的精神文化传统涣散一空,我们的损失将永难补偿。文化与经济从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现代社会中,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也是重要的生产力、产业与资本,我们应以科学的全面发展观来规划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农村文明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