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检查互认"考验公立医院"创收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0:03 云网

  据称如果一切顺利,本市医院之间检查互认制度将于今年5月份正式出台。而在此项制度尚在拟订之中时,医、患各方已经就这一制度的可行性和实施前景,表达了不同的态度。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群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而除了药价高昂之外,检查过滥、费用过高,也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按照目前医院普遍遵从的“惯例”,病人只要转院,所有检查必须

重新来过,一方面造成大量重复检查,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也造成社会总体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这种唯我独尊、互不相“认”的惯例,患者早已深恶痛绝,多方呼吁加以改进,目前北京市所酝酿的检查互认制度,也正是回应民意的积极举措。但是,医院一方对此却有不同观点。通过本报记者的采访我们得以了解,虽然也有医院负责人表示实行检查互认制度是必然趋势,但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医生和医院负责人,却对这一制度的可行性表示了怀疑。

  医疗确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医生们所举对检查互认制度的质疑理由,也让不精通医疗知识、不了解医疗奥秘的普通人,很难提出具体反驳意见。但是,一种给许多患者带来巨大困扰,被大多数患者认为不合理的做法,却被大部分医院和大多数医生所认可,并得到“合理”的解释,却不能不引起患者和舆论的怀疑。况且,这种怀疑还可以被一个极其相似的案例所佐证:正是在“以药养医”的“合理”解释和医生们对高价药物疗效的美好描述之下,高价药才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中国的药价才扭曲到了目前的惊人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对医生和医院做特别的道德谴责,但是在一个被卫生部长高强称为“创收机制”的制度下,医生、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会共同陷入一种“创收冲动”之中,在这种冲动的激励之下,各种创收手段,都可能被包装成“合理”且“必要”的选择。

  而据权威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协会2005年12月披露,近年来,医院规模扩张、设备更新,形成了医疗领域的一轮“军备竞赛”。这种“竞赛”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即“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同一份调查中还披露,“目前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果差,经检查发现病症的只占检查人数的30%,远远低于卫生部要求的阳性率达60%的标准。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做了不应该做的高价检查。”而如果再考虑到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间的重复检查,“不应该做的高价检查”的比例必然会更高。

  本报发表于2005年6月的一篇“今日社评”,就曾经对“杜绝了‘以药养医’,却代之以‘以检养医’”的可能表示了担忧,但此后的事实却证明,连这种担忧也显得太乐观了一点,我们遭遇的现状是“以药养医”未曾杜绝,“以检养医”却已成事实。酝酿中的检查互认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会断了“以检养医”的财路,部分医院、医生作出反弹,也在意料之中。

  部分医院、医生对检查互认制度提出的疑虑也不无道理,检查互认制度的实施也会面临若干技术难题。但是只要真正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克服自身的“创收冲动”,这些技术难题都不难破解。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是:如果医院之间对彼此的检查结果都互不信任,患者又怎么敢相信医院?反之,如果医院有理由要求患者相信自己,医院之间又凭什么互不信任呢?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称:“这个(创收)机制不转变,很难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检查互认制度,已经成为对“创收机制”的第一个挑战,且看医院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挑战。(张天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