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妇女维权需不懈努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1:41 海峡网-厦门日报

  新闻人物面对面

  

妇女维权需不懈努力

  市妇联主席:翁金珠

  今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6周年纪念日。就《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实施、今年的妇女工作、厦门的妇女权益保护等问题,本报记者对市妇联主席、全国维权先进个人翁金珠进行了专访。

  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妇女权益

  记者:今年是我国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的第一年,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点在哪里?

  翁金珠: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内容包括妇女在政治、教育、就业、婚姻、健康、财产等六方面应享有的权益。此外,该法还对政府、有关部门在维护妇女权益的职责上作了规定。

  宣传、学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今年妇联工作的重点。我们还把《妇女权益保障法》书面提交到市依法治市办,建议把它列入我市“五五普法”的重点中去。

  记者:听说在今年市“两会”期间,您向市人大提出了制订《厦门市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办法》(下简称《办法》)的建议,请问您所提建议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这个建议?

  翁金珠:在《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下,为了使该法更具有可操作性,针对厦门具体情况,我提出制定《办法》的建议,其中包括有关防止家庭暴力、落实生育保险条例、农村妇女土地补偿等方面的实施细则。例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女性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所占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女性应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此外,当前我市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应在分配土地拆迁补偿款的问题上制订具体细致的法规,使妇女权益得到保护。

  维护妇女身心健康 关注外来女工

  记者:《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为中国妇女儿童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您作为厦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如何推动“两纲”在我市的实施﹖

  翁金珠:“两纲”的具体实施工作涉及党委、政府三十多个部门,我的工作职责就在于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妇女儿童工作。

  例如,自从取消强制婚检后,我市的婚检人数急剧下降。其实婚检问题不在妇联的职能范围内,但从关心维护妇女儿童的角度来看,我们牵头做这个事情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们通过新闻媒体等多方呼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个呼吁收到很好的成效——去年年底,市政府决定将拨款实行免费婚检。

  记者:您平时都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群众呼声和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翁金珠:我认为领导接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信访窗口,我可以经常接触个案,了解妇女的呼声。例如,我们通过呈阅件,引起公检法等部门对某起强奸案的重视。通过给市人大提交建议书,立法呼吁制订法规防止家庭暴力。另外,现在非婚生子的情况增多,孩子的抚养等实际问题给女性带来困扰,我们也协调各有关单位去促成解决。

  记者:您为什么能以这么大的热情投入到妇女维权上来?

  翁金珠:从表面上看,妇联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工作任务,其实妇联组织代表的是广大女性同胞,因此我们感到自身责任重大。而维护妇女权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做不懈的努力。从厦门的情况看,政府、社会对妇女工作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这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实际上也给了我们动力。

  记者:厦门是经济特区,流动人口多,外来女员工多,这部分妇女的权益如何保障?

  翁金珠:我们每年都进行优秀外来女员工评选,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她们工作的不易以及她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今年,我们策划了一个活动,让十佳外来女工到各企业进行巡回演讲,鼓励更多的外来女工自尊、自强。

  此外,我们积极推荐外来女工代表参加重要会议,例如,让她们列席市人大的分组讨论,使她们有机会直接向市人大代表反映问题。凡是妇女的活动,我们都组织动员她们参加,如省海峡巾帼健身大赛、万名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等等,我们还进行外来员工五好家庭评选。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都在于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心、爱护外来女工的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是基础

  记者:今年市妇联和本报联合进行了五项“十佳之家”评选活动,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什么?

  翁金珠: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是基础。今年妇联的另外一个工作重点,是继续发挥妇联组织做家庭工作的优势和传统经验。评选先进不是目的,而在于通过这种形式促进千家万户的幸福。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讲师团,社区家庭学校,家庭上网工程等平台做好家庭的工作。

  记者:我市正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市妇联有什么举措?

  翁金珠:我们创立了农村妇女创业基金,通过小额贷款、一次性补助等形式,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们还树立典型,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继续培训一大批转移出来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去年已培训了2000名,今年力争再培训3000名。

  文/本报记者 王菲菲 实习生 陈丹 图/苏媛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