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三个倾斜”是财政本质的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3:29 南方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冯光明

  2006年中央财政总收入为19272亿元。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这块大“蛋糕”怎么切分,引起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财政部负责人对此予以回应:2006年的中央财政支出将压缩一般性开支,力保“三个倾斜”,即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

  “三个倾斜”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财政支出正呈现出公共性特征,这与中央执政为民的理念相一致,将使越来越多的国人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是以政府主导型投资的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而以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滞后,导致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了,但由于公共服务产品跟不上,使得公众深受教育、医疗等问题的困扰。同时,由于分配不平衡,一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大隐患。

  仅以教育为例。目前,我国学生家庭负担的大学经费大约占40%左右。而据“世界银行”对全世界33个主要国家的统计,家庭所交纳的学费占公立高等学校经费的比例平均是13%到15%,有20个国家为10%左右。就连发展中国家印度,政府也承担教育经费的78%到92%,加上社会捐赠,学生家长只负担很少的费用。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使得城乡居民对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支出增长远远大于收入增长,导致消费倾向递减。对未来不确定性预期所产生的忧虑,迫使家长们省吃俭用,不敢去消费,这种情况抑制了消费,制约了内需,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因而,强调财政支出的公共性特征,减轻公众的负担,解除他们消费的后顾之忧,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公共性一直是财政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就是公共财政的简称。公共财政的实质就是满足大部分社会需要,使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在美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都是用于为纳税人服务的公共安全、医疗保障、社会保险、教育项目、贫困救济等领域,而政府自身的支出所占比例很小。

  对公共产品的渴求,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民众的共同期待。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一般而言,一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大增。但是,目前的公共产品供给,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只有当公众意识到经济增长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好处时,他们才会更努力地去推动经济的运行,以便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快速扩张(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平均每年增长23%),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公众产品的空间。过去,由于我国财政的“公共性”不明显,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发展,公众对财政支出的关注度不高,对财政预算缺乏监督的热情。这也是我国行政管理费用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当财政的公共性特征日益明显的时候,公众的监督热情就会提高。以美国为例。今年2月6日,布什向美国国会提交了总额2.7万亿美元的2007财政年度联邦政府预算,其中砍去了141个政府公共项目,涉及教育、农业、医疗等行业。引起美国各界强烈愤怒,许多重量级人物纷纷代表本行业利益“讨伐”这一预算。公众的态度,无疑将对政府的预算起到直接的影响。公众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将促使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增强,有利于促使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并防止由于暗箱操作所产生的权力寻租行为。

  力保“三个倾斜”是一个好的信号,随着我国财政在公共产品方面支出的增加,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将更为明显,中央执政为民的理念,将能更清晰地体现出来。(编辑:东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