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何不是“春江水暖鱼先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20:00 光明网
慕毅飞

  近日,艺术院校在内蒙古自治区招生,7000多名考生走进考场。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音乐素养测试中,竟有60%以上的考生答不出田汉、聂耳是谁,参加器乐考试的考生中有的竟然说不出《二泉映月》是二胡曲还是琵琶曲,考题要求举例说出5种我国的民族乐器时,大多数考生只能回答出一种马头琴(3月3日新华网)。

  那么多的考生招考艺术院校,本该是艺术的幸事;但学艺术的连艺术ABC的常识都不

懂,却实在是艺术的尴尬。家长往往实用主义地培养孩子,艺术专业的文化课考分低,成了许多学生对艺术院校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至于学琴学画学唱歌,家长指望孩子学的只是技艺,并不知“功夫在诗外”的道理。拜师学艺不吝花钱,却不注意引导学艺术的孩子读书。艺术需要的是一种内化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傅雷培养傅聪,就是用诸子、史记、唐诗、宋词……熏陶出一个充溢着人类爱好情怀的艺术灵魂。用弥尔顿的话说:“一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铭记和珍藏的血液。”无法想象,苍白的灵魂,能演绎出感人的艺术。

  日前,和一群初中生聊天,他们竟对“春江水暖鸭先知”感到不解,说为何不是“春江水暖鱼先知”?且不说苏轼写的是题画诗,惠崇和尚可能没有画鱼;但鱼是冷血动物,对温度的变化不太敏感,这个道理,几十个城里长大的初中生不该都不知。问他们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吗?几乎全部摇头。要知道,这些孩子可全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做父母舍得花钱给他们请这个家教那个家教,却不知最好的老师就是“读书”。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哥德语)。题海再泛滥,也该为孩子留一块读书的绿洲。令人遗憾的是,新课标虽然推荐了必读书目,但真正读起来的并不多。考什么,读什么,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硬道理”。

  一则来自扬州的新闻,则更让人吃惊。新学期开学,学生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床铺和柜子时,翻出的图书证崭新如初。这些“借书证”,从大一到大四,就根本没用过(2月21日《扬子晚报》)。难怪我就见过不知《日出》为何物的中文系学生;也难怪被誉为当代“毕升”的王选病逝,北大布置的灵堂中,居然出现挽带上写着“当代毕生”字样的花圈(3月4日《新京报》)。这样的大学生,并不影响完成学业;也不影响以大学生的名义走向社会。他们关注计算机等级考试,在乎英语四、六级考试,重视实践经验,甚至于热衷起创业……于是,图书馆就成了被大学生遗忘的地方。

  虽然有了“全民读书月”,最该读书的学生却往往与阅读无缘。学艺术的学生,着力于学艺不读书;受制于考试指挥棒的中小学生,沉溺于题海不读书;本该自觉读书的大学生,苦于谋职不读书……前苏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流亡诗人布罗茨基,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才是最让人忧心的地方。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是科学的发展;没有阅读作支撑的发展,不可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民族的希望,还学生以阅读的权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