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看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20:00 光明网
李树杰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成了今年最热门的话题。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说明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一直挂在心里,一直在想方没法让九亿农民过上好日子。

  但是,最近到农村去,发现一些农民兄弟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是很高涨。有的甚至还采取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他们最怕的是“一阵风”:下来几个干部,喊喊口号,刷刷标语,然后集资摊派,建些“盆景”。或者强迫农民种这个、搞那个,让农民赔本赚吆喝。

  农民兄弟对此有疑虑,我想也是可能理解的。这些年我们一些地方搞这样那样的形式主义,也确实害苦了农民,引起了他们的反感。如今天这样一个活动,明天那样一个教育,表面很热闹,但解决不了多少实质性问题。实际上,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而,新农村建设决不单单是铺条街路、打个水井、建个图书室之类的“皮毛”行为,也决不能搞“一阵风”。

  所以,我认为搞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农民知道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到底是个啥模样。目标是什么?步骤是什么?措施是什么?原则是什么?以及,农民兄弟自己在这个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个啥角色,如何去做。甭管怎么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角,主体、主角没有积极性,别人再着急也没用。

  

  搞新农村建设,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头脑清醒。

  比如,绝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上。从以往经验看,我们的一些干部,一遇到这建设那活动,就爱头脑发热,一切从主观出发,脱离实际。像整齐划一,齐头并进。村村下任务,人人搞摊派,天天忙突击,做些无用功,树些花架子。最后劳民伤财,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像搞样板,树典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盲目跟风,曲意模仿,培育一些经不住时间考验、不切实际的“盆景”。这些年,一些农村像城里一样,花巨资村庄建了什么大广场,但一年也唱不了几台戏演不了几场电影,全成了农民的打谷场。还有建“别墅”和“小区”的,让睡惯了火炕,烧惯了大锅的农民整日浑身不得劲。给农民住高层建筑的,让农民拿着镰刀、锄头坐电梯上下楼,更让人觉得可笑。

  比如,要尊重农民意愿。只有农民自己才最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农民不想干的,不愿意干的,不但不能强迫,更不能搞包办代替。想想,这些年我们一些干部总爱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会儿让人家养牛,一会儿让人家种草。赚钱了不落好,赔钱了落埋怨。现在的农民鲜有大字不识的,多有文化。他们当中有些人的市场经济意识其实不次于我们的干部。还是要相信人家,让人家自主发展、自主经营。

  说到底,我们干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实践中却急不得、躁不得。更不能从政绩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新农村建设”当成一种形象工程。实际上,各地农村发展并不平衡,贫富程度及生产环境、自然条件也不一样。特别是绝大多数农村还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个历史性的进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发展”,对一些地方的农民来说就得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我以为,眼下对绝大多数农村来说,搞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让农民生活得到实惠、心气得到顺畅、困难得到解决。

  生活得实惠,就是通过我们各级政府和干部的努力,通过农民兄弟的辛勤劳作,让农民切实得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和整个社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这其实是最关键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比如,政府减免各种赋税,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扶贫开发等政策,向农村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还比如,组织劳务输出,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心气得到顺畅,就是帮助他们理顺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比如,有的村宗族实力和恶势力横行,一些农民受欺压。比如,有的村村干部贪污徇私、办事不公。比如,有的村社会治安环境差,毛贼横行。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提升农民兄弟的心气儿。

  困难得到解决,就是解决他们最难、最头痛、最不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办合作医疗,解决他们看不起病的问题。比如,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学杂费,解决孩子上不起学的问题。比如,村村通公路,解决他们行路难的问题。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最近,胡锦涛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讲了四句话: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这四条,我想应是眼下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