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张配药单比出药价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1:28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宁波晚报讯“不是说药品又降价了,为啥医院的很多药品却普遍涨价?”昨天,一位七旬老者杨阳向本报寄来了他的一封信,其中附上他的6张医院配药单据。一年当中,杨先生无意中三次对比了他的医院配药单,感觉却异常沉重———配药单上的多种药品价格不降反涨,而且不同医疗单位同药不同价,相差可达两倍多。“药价降价是好事,但为啥老百姓难得到实惠呢?”杨先生对此不解。

  药价是降是涨?

  记者翻阅了杨先生随信寄来的医院配药单据,发现其中所列的医保药品确实存在涨价现象。杨先生的第一次对比药价是在去年1月。去年1月21日,杨先生在市区一家医院配了“舒乐安定”,每粒0.016元,“珍菊降压片”12.10元一瓶。5天后,在另一家医院配了同样的两种药,前者每粒0.035元,价格是前者医院的2.19倍,后者每瓶16.60元,比前面高出37%多。第二次,是去年6月28日,他配了石家庄产的30粒盒装的“通心络胶囊”,每盒23.80元,而半个月后,另一家医院,一模一样的药品价格29.90元,价格高出26%。第三次的比价最让杨先生吃惊,他将市区某大医院的配药单作了比较,发现今年初的药价和去年底相比普遍上涨。同样的通心络胶囊从31.30元涨到了37.10元,涨幅达到19%,“立加利仙片剂”10片装从39.60元涨到了40.80元,“倍他络克片剂”20片装从9.30元涨到了9.8元。杨先生与其它朋友谈起此事,大家都有同感:这药价说是在降,可为啥又涨上来了?

  物价部门说法:药价不得超过最高限价

  针对杨先生的的困惑,记者昨天下午采访了市发改委价格管理处。药品评审中心的高文辉介绍说,我市已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多年,目前已有约7000种药品纳入了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内,全市有79家医疗单位纳入了招标系统。物价部门对于药价的监管,主要在于零售药价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限价,在最高限价以内的药价涨跌是允许的。他依照从今年1月1日实施的《宁波中标药品零售价格表》查阅了“通心络胶囊”、“立加利仙片剂”、“倍他络克片剂”三种药品的最高限价,分别为39.80元、40.8元和10元,杨先生所反映的医院零售药品均未超过最高限价。

  据他介绍,向物价部门反映药价问题的市民比较多,主要集中在药价虚高、看病难等方面。市城调队曾有一项调查显示,“看病难”被市民列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药价过高”的占54.70%。

  记者调查:对降价感觉不明显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位市民,多数市民表示:虽然药价降了很多次,但在日常的看病过程中却感觉不明显。一位患有慢性心脏病的老年市民陈先生说,他常常关注医院贴出来的降价药品目录,但每次都很失望,因为“自己常用的药很少有降价的。”

  市区一家大医院的药品主管说,降价之后,由于一些降价药无利可图,一些药厂不再生产低价药,而厂家和一些医疗单位也“暗渡陈仓”,比如说医生不愿开降价药,药店不愿卖降价药,厂家“新瓶装旧酒”换个包装、批号然后提高药价。目前虽然通过药品招标将医院这一环节中的差价给降了下来,但是中间流通环节的水分还是很大。(记者周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