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反贫困的前提是反权利贫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5:38 青年时讯

  2月27日有两条关涉贫困的新闻引人注目。一是《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说:“最贫困的10%的人口,所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1.8%,而最富有的10%的人口,所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将近30%。”一是《新京报》报道,《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发布,“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先稍加辨析这两条新闻,前者是从整体上阐述贫富差距悬殊,参照以前的数据可以

发现,我国贫富分化的速度不是减缓而是加快;后者说的是贫困个案,上海和北京尽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超级大都市,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尽如人意。两条新闻都指向一个命题:贫困现象不容小觑。现在,反贫困已成为国人共识,问题是,该如何反贫困呢?

  众所周知,弱势群体的贫困一般分为物质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某些地方的居民经济上捉襟见肘,甚至处于食不果腹的困苦境地,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致富途径单一,谋生本领低下,也就是说他们能力贫困。但追本溯源起来,能力贫困的终极原因是权利贫困,权利贫困才是造成弱势群体举步维艰的始作俑者。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国情中心主任丁四保,2005年下半年对东北地区5个资源枯竭城市的贫困群体进行了调查。他对城市贫困居民做这样的描述:离开原有在国企或者集体企业的工作后,大部分员工在实现再就业、获得失业和养老保险、参加就业培训、享受医疗和教育服务方面,遭遇严重的排斥。(见2006年第6期《凤凰周刊》)显然,正是因为这些人在再就业、养老保险和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付之阙如,才一步一步致贫和返贫的。如果他们能处于权利富裕的景况,结局势必不会如此尴尬。

  如果不能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贫富分化将会持续拉大。令人担忧的是,现如今,富人与穷人这两个群体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某些富人直言不讳地仇穷,一些穷人对富人也多有讥言。这将导致可怕的后果,正如学者孙立平忧虑:“大众和精英裂痕的加深会导致什么情况的出现?在结构层面上,可能是上层阶级化、下层碎片化;在行动层面上,则是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显然,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双输结局。

  因此,迫在眉睫的要务是弥补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之间的鸿沟,这一方面固然需要富裕人群有更多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反贫困的前提是反权利贫困,寻求釜底抽薪之道,就是消除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不能让他们成为“权利的他者”。

  王石川/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