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年捐资2.4亿元 辽宁助青海扶贫攻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5:5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吕雪莉、姜兆臣)青海地广人稀,资源匮乏,贫困人口比例高,扶贫攻坚难度大。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实施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十年来,与青海省对口的辽宁省克服自身困难,无偿援助约2.4亿元的资金和物资,为青海省扶贫攻坚雪中送炭,使青海许多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湟中县尼麻隆村离西宁市不远,原先是青海省有名的贫困村。记者近日来到这里时

,村口的一座奶牛雕塑特别显眼。村支书张进泉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正是辽宁省赠送的100多头奶牛,帮着大伙儿从贫困中渐渐走出来。

  尼麻隆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过去,这里村民的全部收入只有一年一季的小麦收成,由于干旱、冰雹等灾害频繁,大部分年头村民们别说挣钱,连吃饭也成问题。2001年,辽宁省的援助资金到位后,有关方面为村里104户人家每户都送上了一头良种奶牛,并建造一座封闭式牛棚,从此尼麻隆村得到一把摆脱贫困的“金钥匙”。

  村民赵永奎告诉我们,一头奶牛一天产奶20多斤,一年就能净赚一千多元。去年,他家的奶牛还产了崽,两头小牛犊又卖了3000元。赵永奎说:“现在,生活天天都有改善,牛奶也喝上了,酸奶也吃上了。”

  村民孟宗春过去住的是四处透风的土坯房,这两年通过养奶牛,他家不但盖了新房,还买了摩托车,添了大彩电,生活越过越滋润。

  其实在尼麻隆村,辽宁省援助的项目远不止这一项。村里用辽宁支援的310万元扶贫资金,接通了水管,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铺设了近2万米引水喷灌管道,新种植了油菜等经济作物,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32元增加到近2000元。逐渐走出贫困的尼麻隆村,近几年又新建或扩建了小学校、卫生室和公路等基础设施。

  尼麻隆村只是辽宁省对口帮扶青海省整村推进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十年来,辽宁省还通过技术和人才输入,扶持青海省贫困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采用劳动力输出转移等模式,帮助青海省贫困农牧民掌握劳动技能。“十五”期间,通过辽宁省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青海省2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牧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990元,全省有7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温饱。

  青海省扶贫办主任更阳说:“‘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将通过辽宁省的援助资金,把扶贫项目中的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础、一个平台、一种形式,进一步做好全省的扶贫工作。”

  “十五”期间,辽宁省无偿捐助的2.4亿元资金和物资,为青海省450个绝对贫困村送来了温暖;“十一五”期间,这种雪中送炭式的扶贫帮困模式,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使青海省所有绝对贫困村都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