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吃饭财政”掩饰下的利益分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20:00 光明网
赵光瑞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日前告诉记者,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有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几千万元时是“吃饭财政”(够发工资和吃饭),当财政收入达几亿元时仍然是“吃饭财政”,许多百姓期待的事还是做不成。(《中国青年报》3月6日)

  25年行政管理费开支增长87倍,远远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大大高于

世界许多国家行政开支所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这样的问题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笔者注意到任玉岭在提及这一问题时谈道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几千万元时是‘吃饭财政’(够发工资和吃饭),当财政收入达几亿元时仍然是‘吃饭财政’”。这样的问题,同样值得社会关注。

  我们知道,一提起“吃饭财政”,大抵表明那个地方是“老少边穷”地区,当地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它地区。然而有的地方“吃饭财政”搞了许多年,就是不见有所发展,甚至还逐渐演变成了“要饭财政”(每年需要上级给予财政补贴)。这种情况长期存在,难道就是因为历史、地理原因造成的?现在看来,经任玉岭委员这么一说,这些年有的“吃饭财政”的地方并非没有发展,而是发展成果??利益分配出现了偏差。

  为什么地方财政收入几千万元时是“吃饭财政”,收入几亿元时仍然是“吃饭财政”呢?这反映,这些地方发展的主导思想有问题,利益分配出现了偏差。“吃财政饭”的人,行政人员居多。这些年地方虽有发展,但发展的成果不断被转成了“财政饭”,主要由行政人员享受,这不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吗?如此再发展,当地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实惠呢?发展只是为了增加“财政饭”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有这种情况的地方,或许这些年增加了不少行政人员,导致不得不把发展成果转变成“财政饭”。这同样表明这些地方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既然地方财政收入只够“吃饭”,那么为什么不能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紧缩财政开支呢?笔者以为,“吃饭财政”的地方人员编配,应该受到严格控制,决不能任其膨胀,形成财政开支恶性循环。

  一个地方“吃饭财政”一吃就是多年,且越“吃”越多,当地有增长没发展,全被“吃”掉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上级是有责任的。这种现象上级不会不知道,为什么任由下面不断增加“财政饭”呢?看来对于长期“吃财政饭”的地方,上级不能仅仅表示同情,只是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思想帮助、政策指导也是不能少的。这些地方如果不能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那么“吃财政饭”就会持续下去,且必然越“吃”越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