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结构调整篇:优化结构促腾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0:22 新华网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尤全喜点评:

  哈尔滨是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改革开放后受“国有比重偏大、重工业偏重”两大历史因素困扰,工业出现多年亏损。近年来,哈尔滨人奋起直追,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打响了两大战役,即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和发展优势支柱产业的“百团战”,使工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

展的轨道。

  哈尔滨:优化结构促腾飞

  本刊记者韩世峰

  老工业基地城市哈尔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国有比重偏大、重工业偏重的工业格局,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哈尔滨人借助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东风,不断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这个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工业主导地位严重削弱的城市,如今正体验着工业中兴的历史变化。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市曾引以自豪的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工业遭遇自1991年以来连续9年的亏损。两个掣肘工业发展的问题凸显出来:一是国有比重偏大,国有经济比重高达60%以上,在股份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霸”的状况普遍存在;二是重工业偏重,重工业占工业比重一直在60%左右,新兴产业发展迟缓。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说,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哈尔滨工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但它作为老工业基地雄厚的产业技术优势还在,全市人民对重振工业雄风的愿望和信心犹存,只要我们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腾飞指日可待。

  近几年,哈尔滨市把结构调整作为工业发展的主线,集中力量打响了两大战役:一是针对国有比重偏大的问题,他们实施所有权多元化战略,打起产权制度改革的“攻坚战”;二是针对重工业偏重的问题,他们实行择优扶持和大集团战略,打响了集中力量发展优势支柱产业的“百团战”。

  谈起第一个战役,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介绍说,采取内部职工持股或管理层收购的办法退出国有资本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尝试实行开放式改革,把国企产权改革与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国有资本在全国和世界范围流动,从而冲破体制性障碍。

  哈尔滨啤酒集团国有股的成功转让,拉开了这场开放式改革的序幕。哈啤集团是香港上市公司,对这样一个国有股份全流通的企业实施股权转让,在国内没有先例。市政府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起世界两大啤酒巨头———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AB公司和全球排名第二的南非SAB公司的激烈竞争,最终哈啤创造了以10亿多元转让给AB公司的成就,且使哈啤这一“地方品牌”一跃跨上了“全球行业巨头”的平台。

  受“一股独大”等问题困扰的哈药集团,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实现了与国际优势资本的对接,使其资产总额达到105亿元,一下子获得超过20亿元的新增现金资本。重组后的哈药集团原股东哈尔滨市国资委只占45%的股权,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在哈啤国有股转让、哈药重组的带动和影响下,哈尔滨市1400多户企业进行了规范性改制,哈量具刃具、哈电表、哈水泥、松铜集团等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通过跨国重组、捆绑挂牌、整体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改制任务。哈尔滨国有经济比重已降至50%以下。

  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的投资,2005年投资达8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投资一半以上,优势产业集群随之迅速形成,其中装备制造企业达200余户,以著名的“三大动力”为龙头的哈电站集团撑起了国内水电、火电发电机组的大梁;食品业已形成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加工四大门类、1400余户企业,成为哈尔滨发展最快、经济总量最大的产业;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医药产业发展到120余户企业,在技术、品牌、品种、效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结构调整使哈尔滨工业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几大企业“航母”领航、众舰齐发的局面。更显著的变化是,哈尔滨重工业偏重的格局成为历史,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玻璃集团总裁王刚点评: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既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4个着力点之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淄博工业脱胎换骨、重新崛起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而其核心动力是创新。从淄博的发展实践来看,正是因为体制改革的创新和财政扶持措施的创新,山东玻璃、兰雁等一批传统企业才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因为环保门槛的提升,淄博换来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碧水蓝天”。

  淄博在“变脸”

  本刊记者 邓卫华 董学清

  山东淄博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曾生产出中国第一块现代玻璃,也曾诞生山东省第一台电视机和计算机,加上以淄博矿物局、齐鲁石化为代表的一批资源型工业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淄博也被称为山东的“东北”。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瓷都淄博开始遭遇“东北现象”困局。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时任淄博市市长)用“三多三少”概括了当时淄博工业面临的窘境:困难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历史包袱多;龙头企业少、名优产品少、新经济增长点少。显然,如何调整旧有的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淄博工业面临的重大命题。

  从环保入手,提升产业档次是淄博调整产业结构的手法之一。位于临淄的中石化齐鲁分公司,是淄博市石化支柱产业中最核心的企业,仅在临淄区,围绕齐鲁石化产业链衍生出来的企业就达2000多家;与此同时,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性和过去建厂时环保设施的不配套,这家年销售收入数百亿元的企业多年来都是淄博的污染和耗水大户。

  2月22日,记者在齐鲁石化苯乙烯车间看到,化验员范永刚将刚刚采样过后的化学残液,分几次冲淡,然后小心翼翼地倒入旁边的小桶里。而在以前,这些液体直接随着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成为生活污水中的二次污染源。

  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王基成说,齐鲁石化在加强环保系统管理的同时,也加大了环保和科技方面的投入。2005年,在公司炼油能力突破1000万吨和乙烯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公司万元产值取水量同比下降了30%,COD排放量同比减少了4.1%,顺利实现了增产减污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淄博探索工业环保的道路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环保最有力的支撑。兰雁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牛仔布生产企业,也是中国牛仔布及牛仔服装行业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兰雁集团自主研发“环保生态牛仔面料”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被科技部列入火炬计划;2005年企业自主研发的“生态弹力竹节纱”、“环保家用牛仔面料”两个项目均填补国内空白,并再次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研发高新技术,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淄博调整产业结构的另一手法。离子膜是氯碱行业和未来新能源利用的关键材料,被世界化工界排在四大技术难题之首。2005年,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离子膜技术取得成功,此举不仅打破了美日两国对这一技术的垄断,而且强化了我国化工行业独立自主发展的原料保障。

  更令人惊奇的是,参与联合攻关的东岳集团竟然是一家成立不到20年的乡镇企业。为了弥补乡镇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的不足,东岳集团曾先后与国内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资本和技术合作关系。1999年,东岳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绿色环保制冷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最高奖,并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绿色环保制冷剂供应商;2001年,东岳集团联合国内50多名有机氟行业顶尖专家联合攻关,首次靠中国人的力量成功上马3000吨聚四氟乙烯生产装置。

  目前,陶瓷之都淄博已经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2005年,淄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6.55亿元,占淄博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超过70%。

  据淄博市科技局局长周元军介绍,近年来,淄博市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通过搭建“新材料技术论坛”、“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等高端平台,积极促成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为淄博工业崛起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力量。目前,淄博市已经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8家,其中国家级5家。此外,淄博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淄博还将致力将精细化工、泵业和新型陶瓷三大产业建设成为国家级产业化基地。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