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素质教育之痛来自代表委员的呼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7:01 云南日报

  “现在的孩子太苦了!他们的书包太重了!”在政协小组发言上,白发苍苍的冯理达委员的一席话,引得在座很多身为祖父母、父母委员们的唏嘘不已。

  代表、委员就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指出,现在中小学中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达到减负的作用,反而是越减越重。面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全社会,包括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应该好好检讨和反思:为什么孩子会累得让我们如此心

痛?为什么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远?

  8小时睡眠成了孩子们的奢望

  前不久,一家网站登载了一位父亲的来信,讲述了自己9岁的女儿的学习负担:“在开学前的返校活动里,各学科的任课老师已经把要家长买的所谓的教辅书籍开了清单了。你教育大纲或者正规的课本内容减少了多少,他们自然会翻倍补充进去多少。一点也不夸张。眼下这教辅书籍也是名目繁多,就我了解的,就有‘一课一练’,‘每周一测’,什么‘金牌周周练’呀啥的……”

  “我的孩子从上初一以来就很少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全国人大代表徐睿霞说出自己的切身体会。徐睿霞将孩子从初一到高中六年的学习形容为“服苦役”。

  “现在孩子一见面就喊困,过多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连争取8小时睡眠时间都成了奢望,真让人心痛!”冯理达委员感叹。

  几年间,素质教育从提出到推行,实际效果和理想目标几乎南辕北辙,社会、家长们对素质教育的态度,也由欣喜、观望到最后失望。唯一窃喜的可能是生产“背背佳”、近视眼睛以及拉杆式书包等等畅销产品的商家。

  “教育部几年前就要求在中小学中推行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当时的目的之一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国人大代表胡平平说,“但凭良心讲,现在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上毛病很多。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甚至比推行前还要严重。”

  前不久,河北省为全省中小学学生的作业数量、睡眠时间等做出了明确的限定,要求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并要求家长配合,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从河北传出的情况看,即便是如此量化细化的减负,付诸实施之后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凭心而论,教育部门确实为推行素质教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正因为做出了努力无法达到效果,中小学生反而越来越累,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全国人大代表黄泰康说。

  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

  近两年,一些高校获得了5%自主招生的权利,主管部门的意思是希望各个学校自己能招一些具有专项特长的学生进来,把素质教育向高等教育领域自然延伸。

  但是,从一些高校传来的情况却很令人遗憾: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很难招到真正意义上的特长生,梧桐已有,凤凰无踪。

  “我们说中小学素质教育不成功,从自主招生的生源尴尬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黄维义委员说,“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现实情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人形象地说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升学指挥棒由高中向前延伸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

  “现在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孩子上了重点小学才能上重点初中,然后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有好工作、好未来。”胡平平代表说,“这造成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所有的期望都变成压力,压在孩子们幼嫩的肩膀上,你说孩子们的负担能轻得了吗?做题、背书、跑补习学校补习班,搞坏了身体、搅乱了心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新型人才、专长生怎么可能大规模产生?”

  减负的背后是激烈的升学竞争,以及相伴而生的就业竞争。学校因“升学率、重点大学(或重点中学)入学率、各种竞赛得奖率”而设置教学目标,家长以“望子成龙”的心态而严于督促教导,学生自身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打拼,注定减负只能是一个空想,而难以落到实处。

  一个更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已经扎根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当中。学校不抓应试了,不重视成绩了,不排名次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倒感到没有底了,没有动力了,没有抓手了。于是,很多家长对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有些不适应,不热心,有的甚至还有反对意见。

  “素质教育推行这几年,‘两张皮’的特点越来越显著。” 王渝生委员说,“进好的初中、高中要分数,老师的利益又与学生的分数紧密相联,进大学更是以分数论成败,这样的情况下的素质教育会是什么样子,中小学生会累成啥样,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让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目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应试教育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多的孩子基本上是这种情况:具备应试技巧,但学习能力欠缺;会吹拉弹唱,但缺乏审美修养;外语水平提高,但语文能力和民族文化根基衰退;此外缺乏理性、品德滑坡、意志薄弱、身体羸弱、不爱劳动、社会适应性差等不一而足,总之离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越来越远。

  黄泰康代表说,“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但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分数至上,教育的口号变了,但对教师的考评、对学校的考评指标还是分数、升学率,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扩大,相对反而减少了,这一切,都导致了素质教育工程无法实质性推进,我们这几年反而是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远了。”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代表说,“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确实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需要系统、配套的改革。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是合理的,而且短时间内不可替代。从短期来看,需要改革的不是高考的形式,而是考试的方面和所侧重的内容。”

  胡平平代表说:“教育部从几年前开始推行课改,以此带动素质教育,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魄力太小、步子太慢。”

  黄维义委员指出:“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对孩子的一生非常有用,如果单纯分数高,综合素质低,以后在就业、工作、生活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王渝生委员指出,教育主管部门为政绩不让减负,家长怕输不起不愿减负,学校为生存而不去减负,学生自然也就不能减负。要减负,关键是要改变目前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改变“考试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为素质教育的实现而努力。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弱化文凭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社会成材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减负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孩子才能真的有时间玩儿,才能真正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邬焕庆、张景勇、周立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