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教授们摆下几张平静的书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0:06 红网

  学界向来被视作不染尘俗的象牙之塔,给人的印象是,官场腐败,商界夺利,而学界一片清净,学人则超凡脱俗。怎奈如今学界已今非昔比,远不再是一块净土,学人也不再两袖清风。学术腐败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话题热点。

  从天津一副教授因剽窃登报致歉,到四川大学海归教授学术造假,学术丑闻在过去的2005年频频曝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校长谢联辉在福建团小

组发言时直言,学术腐败、学官现象,是对教育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种腐蚀。这种风气一旦形成,会“遗传”、影响到今后几代人做学问的品质和素质。(《中国青年报》3月10日)

  据报道,一头挑着官位、一头挑着学术职称的“双肩挑”人群,正在成为学术丑闻的高发人群。去年爆出的几起有影响的学术丑闻,大都和“学官现象”有关。按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的说法,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传出有学者卷入学术丑闻,被点名和被质疑的不下百人。何以如此?是“学而优则仕”的古训,还是“研而优则仕”的导向,使得政研不分和官学不分。“我们有些学人在追求官位,想当系主任、院长、校长的教授现在越来越多,一旦在学术上取得一点成就,就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发展,似乎仕途发展成为对学术成就的肯定。”而行政职务、权力与学术成果、学术职称、学术声望挂钩,教育科研体制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科研、教育机构沦为官本位体制的一部分,研究职务都相应冠以一定的行政级别,名为学者,实为“学官”,以及无处不在的官场腐败,滋生学术的腐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瞭望》周刊此前曾刊登一篇题为《“教授”贬值为哪般》的文章,称“教授满街走”已是中国高校教授成堆的写照。事实上,教授贬值倒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教授不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而是用来沽名钓誉、谋求一官半职的砝码。马克思•韦伯指出,一个学者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同感,无论就其表面和本质而言,个人只有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才有可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完美的成就。但是,因目前教授职称是大学行政教育体制“提拔干部”的基本条件,不少人却试图通过教授作为“升迁平台”,只重视发表文章、争取课题,不重视教学,应付教学。大学,准确地说是“衙门”,已不再是培育人才的领地,也终于不难理解大学教育质量出现大滑坡的现状了。

  有学者说,今日中国之高校,要找出一个没有教授职称的行政领导,比找一只没有颜色的猫还要困难。而高校流行的教授相当于副厅或厅级的标准“换算公式”,足见官本位意识的无处不在,以及深入人心的程度之深。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纠缠不清,学术研究被异化为“仕进”、“待遇”的一种手段,难怪香港学者郭绍棠教授在考察内地多所高校后,忍不住就提高大学教师的质量提出诚恳意见:非教师的行政人员不应评定学术职称,以维护学术职称的尊严。也正如金岳霖先生所言,中国惟有依靠学者,并用这种人去监督政治,才有大力量,才有大进步,他们自身本来不是政客,所以不至于被政府利用。并希望知识分子能有一个“独立的环境”,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不要做官,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有人质疑,眼下大学校园浮躁的学术氛围,似已难以为教授们摆下几张平静的书桌了。代表认为,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当官“可以获得更多的非工资的东西”,甚至是被我们常人所尊重的“高学术地位”。究其原因,除了这些人自身的修养,更主要是机制问题。机制问题不解决,“学官”现象短期内解决无望。依现时的国情,大学制度的改革,不能囿于大学自身的变革,还需辅以整个社会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的革新,才能彻底根除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并最终还学界以清净。

稿源:红网 作者:郭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