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川渝联手打造活力经济区(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3:01 重庆晚报

  

川渝联手打造活力经济区(图文)

  成渝高速公路带动了两地经济发展资料图片

  本报北京专电川渝一家亲,越走才越亲。来自重庆的韦云隆委员今年再次提交提案,建议将川渝大经济区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

  重庆

  韦云隆连续四年上书

  从2003年起,韦云隆委员已连续四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川渝两地携手,构建川渝活力经济带。

  成渝高速公路是纽带

  全长340公里、1995年9月建成通车的成渝高速公路,10年来日通行量不断上升,目前已达15000辆/日,成为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

  韦云隆说,由于连接着重庆和成都这两个中国西部的特大城市,成渝高速公路已是川渝两省市“人尽其行,货尽其流”的最重要通道。

  伴生于高速公路的,往往就是一条区域经济带和产业带的形成。成渝高速公路旺盛的人气,带来了通畅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成渝高速通车后,短短几年就形成了GDP占重庆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渝西经济带。

  重庆感冒四川要打喷嚏

  “成立川渝经济大区势在必行。”韦云隆给出理由:东部加速发展,中部寻找新的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开展,而川渝两地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左传右递、通江达海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

  “川渝经济带共同构成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把两地联系起来,让它们发挥综合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为此,韦云隆在2003年的第一份提案中就写道:“川渝两地经济融合共生,重庆感冒了,四川也要打喷嚏,反之亦然。”

  发改委认可“川渝大区”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称,2003年国家发改委开始为“十一五”规划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报告建议,加快整合成渝两地经济,使两地经济增长极连为一巨大经济增长轴,并使此轴具有两个增长极不同的功能。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也有明晰的线条,鼓励和推动跨省市经济区规划。”韦云隆告诉记者,川渝大经济区必将成为继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东北大经济区外,中国又一个经济增长极。

  四川

  三点建议打造川渝大经济区

  四川的吴正德委员是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曾在四川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加强合作推进成渝经济快速发展》。

  “2004年2月,成渝签署‘6+1’合作协议,涉及农业、交通、旅游、公安、文化、广播六个方面。去年2月,四川省党政代表团回访重庆,就落实‘6+1’协议进行深入交流。”吴委员说,川渝历史上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现在高层领导联系和基础合作又比较紧密,将川渝地区列入“十一五”规划,是两地人民的渴盼。

  为实现“把川渝地区建设成为西部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目标,吴委员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成立川渝合作工作室,综合协调两地经济发展,负责“6+1”协议的落实;其次,通讯上打破行政界限,两地党政网应该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第三,金融上合作建立全国第三证交中心,健全各类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和外汇交易中心,以及各类无障碍旅游协作区。

  特派记者曹阳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