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泛珠三角发展 从制度技术创新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8:24 南方日报

  南北连线

  北京VS广东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泛珠三角经济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统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使生产力布局更为均衡;如何在国际和国内获得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在GDP方面也要考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江: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中心副主任

  泛珠三角和长三角不一样,长三角的龙头很明确就是上海,但泛珠区域有人说是香港,有人说是广东。在龙头缺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谁都不服谁的问题,使得很多事情都没办法落实。

  制度因素导致后劲不足

  记者:最近几年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一直很迅速。但是,一些人认为,与长三角相比后劲不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燕生:我们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去年多次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研。调研之前,我们也以为有这个问题存在,感觉到从制造业的基础和竞争力的状况来说,长三角应该比珠三角要好。但在调研之后,我们发现珠三角有一些非常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创新型的领域,除了我们过去熟知的华为这些企业以外,到现在又出现了一批新兴的高科技企业。这种现象意味着珠三角下一步的发展在加速。

  林江:说到后劲不足,最大的问题是行政区域分割的障碍。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从这个方面来说,泛珠三角和长三角不一样,长三角的龙头很明确就是上海,但泛珠区域有人说是香港,有人说是广东。在龙头缺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谁都不服谁的问题,使得很多事情都没办法落实。

  记者:那是否应从制度上进行协调?

  林江:是的。不仅要开论坛和洽谈会,也应坐在一起探讨制度上的事情。比如:如何形成一个整体的物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这些都是要一个一个去谈的。制度上的事情不解决,就会使我们泛珠三角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浅层的合作,因此,也就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要向“制造、创新和服务中心”转变

  记者:泛珠三角区域在“十一五”期间如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如何冲破增长的极限?

  张燕生:我认为,泛珠三角经济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统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使生产力布局更为均衡;如何在国际和国内获得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在GDP方面也要考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现在制约这个区域发展的因素在什么地方?

  张燕生:除了国际市场的摩擦、国内资源和能源的压力以外,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压力就是技术方面的约束。在高新技术方面,我们的企业整体还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寻求国际合作,来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建设相匹配的环境。这些都很重要。

  林江:我认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制度因素。比如信息流通的问题。我在云南给官员讲课,当提到泛珠区域经济合作时,一个县委书记居然不清楚。这说明信息是相对闭塞的。这样政府不去介入,民间的经济合作也就无从着手展开。

  记者:怎么改变呢?

  张燕生:应将“制造中心”变成一个“制造、创新中心”,然后再转变为一个“制造、创新和服务中心”。这种转变要求整个泛珠三角区域进一步做好投资环境、市场经济环境的工作。

  与东盟合作要发挥港澳的桥梁作用

  记者:去年在广西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与东盟国家所签订项目数和合同额,占了全国与东盟所签项目数和合同额的2/3以上,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区域的合作?

  张燕生:泛珠对中国只是一个区域,但是对整个东盟是很大的市场了,这一区域就大大超过了他们中间的一些国家的市场。所以,东盟与泛珠的合作是很重要的。“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公平竞争”是三个重要方面。优势互补,就是要区分东盟10国的不同,新加坡是都市经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相对发展比较好,但缅甸、老挝等国家目前发展就比较困难。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分别加强与这些周边国家的合作。

  记者:香港和澳门在这个合作里面是否具有优势?

  林江:是的。香港、澳门是长期以来和东盟有着密切联系的地区,它们所发挥的优势是广州、深圳无法比拟的。尤其是2010年中国与东盟实现自由贸易区以后,由于东盟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还不多,所以东盟地区的企业要来中国进行投资,就需要借助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联系来帮助他们沟通了解。

  记者:那中国企业要去东盟投资呢?

  林江:中国企业要去东盟投资是件好事,但问题是他们缺乏对东盟国家的政策了解,仍然需要借助香港和澳门的一些中介机构。所以说,港澳在与东盟的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本报驻京记者吕天玲

  实习生王丹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