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听记者说记者招待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9:34 东方网

  蒋元明作品集报道两会的中外记者,据说有2000多人,是历年之最;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之多也是历年之最,再加上直播,现场采访,网站开通,两会的透明度大大增强。这一方面说明两会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两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可喜可贺。

  然而,听参加大会的记者讲,与往年相比,记者招待会明显是多了,什么外交、金

融、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等,都让记者提问。看多了,有了比较,就发现些问题。有的记者招待会开得好,开得精彩,有的却开得沉闷,台上台下都没有多少情绪。有人发现,提问的好象就是那么几个“老面孔”,回答的一说就是一二十分钟,再加上翻译,时间长,内容又没多少新意,不过是已经见报、已见文件的那些东西。给人感觉好象是事先安排好了,提什么,答什么,缺乏临场感,有点走过场。记者说,要照这样,下次还有多少人会参加?

  这也许是一家之言,也许是要求过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越开放,越民主,要求就越高。你想,开一两次记者招待会,准备很充分,提问题的你争我抢,回答问题的人又很厉害,既简单扼要,又幽默风趣,精彩纷呈,别说现场,就是直播收看的人也来情绪。可要是记者招会多了,准备又不足,台上的缺乏应对能力,只能照稿子说,还是些套话,那就有点煞风景了。

  其实也不止记者招待会,什么会也一样,都应当追求质量,少而精;没有准备好,宁可不开,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比如两会后的回去传达贯彻,也是层层大会小会,也是照本宣科,以为会开得越多越重视,讲得越多越认真,那思路还合时宜吗?


作者:蒋元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