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宏伟 蓝图中看到广州的美好前景 紧接A1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9:4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纲要(草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综合性,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完全符合广州实际。《纲要(草案)》具有三个特点:

  (一)《纲要(草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草案)》围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并就实际工作中如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战略部署和要求既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充分体现,也和广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完全一致。

  (二)《纲要(草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较完善的广州来说,更容易理解和适应《纲要(草案)》提出来的新理念、新方法。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把“五年计划”改成“五年规划”,一字之变充分反映了我国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二是把规划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预计和期望达到的目标,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主要通过依法加强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来实现。三是把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经济领域内的发展重点作为对市场主体的导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四是把主要工作任务划分为“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去实现”和“政府承诺”两大类,科学地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五是对调控性任务的要求,强调主要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等手段,并辅之以经济手段去加以落实。六是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纲要(草案)》提出的新理念、新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对于广州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环境,开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纲要(草案)》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就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导和推动广州各项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比如,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等,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都是《纲要(草案)》提出的工作重点,也是广州市委、市政府近几年的工作目标。《纲要(草案)》的审议通过和贯彻实施,将指导和推动广州进一步提高在这些领域的工作水平,通过加快建设活力广州、文化广州、祥和广州、生态广州,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二、《纲要(草案)》部署的战略性重点项目将大大拓展未来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空间

  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州的发展,这一点在《纲要(草案)》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令来自广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都深受鼓舞,看到了未来广州的美好前景。比如:

  ———在《纲要(草案)》“高新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列的具体项目中,广州都各占有一席之地。

  ———在《纲要(草案)》提出规划建设的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中,珠江口造船基地实际上就是广州的南沙造船基地。

  ———《纲要(草案)》提出严格控制新增钢铁生产能力,但倡导推进城市钢铁企业搬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我们实施广州钢铁厂环保搬迁至南沙的工程完全符合《纲要(草案)》提出的导向。

  ———《纲要(草案)》在关于调整化学工业布局方面提出,在油品消费集中区以扩建为主、适度扩大炼油能力;合理布局大型乙烯项目,形成若干炼化一体化基地,防止一哄而上。在“油品消费集中区”强调“扩建”、适度扩大产能。在广州这一全国重要的“油品消费集中区”,接下来扩大炼油能力显然非广石化莫属。

  ———《纲要(草案)》提出,要提升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达百万辆级的企业。按照这几年的增长速度和去年全国各汽车企业的业绩以及企业的规划,广州最有可能率先形成产能达到百万辆级的汽车企业。

  ———《纲要(草案)》提出,要促进建材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日产5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鼓励轻工业提高制造水平,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等。在这些方面,广州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努力方向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一些重大项目如广州林纸一体化项目已获国家批准。

  ———在《纲要(草案)》提出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中,广州海、陆、空交通枢纽建设项目均榜上有名。比如,北京至广州客运专线、广州至珠海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昆明高速公路、珠江水系整治、广州港建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

  ———在《纲要(草案)》中,广州的分量不单体现在一系列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中,也充分体现在发展社会事业的有关项目中。比如,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均列入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要求中。

  ———《纲要(草案)》提出的一些导向性的战略重点,如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要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实行超前规划、适时建设等,跟广州当前正在努力推进的工作完全一致。

  三、深刻领会《纲要(草案)》的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科学规划并努力完成广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

  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广州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我们必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领会《纲要(草案)》的战略意图,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的要求,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研究制定好广州“十一五”规划,使之既符合广州实际又与国家规划相衔接,成为指导广州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并团结全市人民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是:

  (一)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有必要、也有条件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服务业领域,扩大服务业规模,规范服务业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继续坚持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超前规划、统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优先建设城市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加强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提高它们在更大区域的影响力。按现代化标准规划建设和改造城市给排水、电力、燃气等公共服务系统。发展循环经济,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让广州人生活在青山绿地、碧水蓝天之中。

  (三)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事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以搞好农村地区的交通和流通为重点,统筹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村庄整治与改造、扶贫帮困以及取消农业税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又要着眼长远,坚持以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抓手,谋求从根本上系统解决“三农”问题。要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目标要求,把中心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优良、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成为城市拓展和现代文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成为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把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深入实施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体系,加强国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落实支持创新的各种政策。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财政性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都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五)着力推进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平等竞争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加快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着力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完善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加强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等方面的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