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调整治水思路欲解“水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0:1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廖雷)“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可能就是你自己的眼泪!”在北京街头的广告牌上,这样的警语使人心惊;在红旗飘扬的人民大会堂,每位人大代表手头的“十一五”规划草案中,“加强水资源管理”被列在《强化资源管理》一章的首位。缺水、污水、治水、节水……“水”已成为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到普通民众的热门话题。

  在此间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用“两句话”概括了中

国水资源的情况: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干旱缺水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问题。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来几场雨就把全年80%的水都下了;空间分布也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水利部今年1月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当年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4万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12.9%。预计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国家。

  据统计,中国近5年平均有318座城市、近2200万人因旱用水紧张,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

  不仅如此,干旱缺水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3亿亩左右,平均每年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农业灌溉用水的高耗低效也导致了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更使水资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水利部的公报显示,全国1300条河流2004年全年符合和优于III类水的河长不到总河长六成,比2003年减少3个百分点。其中最好的I类水河长仅占6.3%。

  中国工程院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中指出,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中国各地各级政府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纷纷出台新建水源地、调水、海水利用等多项计划。提交此次人大和政协会议审议讨论的“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提出,将在未来5年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

  针对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国务院日前通过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条例明确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制定原则,完善了水资源费征收和缴纳程序,规范了水资源费的分配和使用。但对农业用水则“网开一面”:农民使用本集体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家庭生活和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均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也不需要缴纳水资源费。

  中国各地节水措施所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从2000年到2005年,北京通过推广节水措施,5年中平均每年节水1亿立方米,这相当于1万个3口之家4年多的生活用水;天津市完成了12个旧居民生活小区的节水型器具改造工程,使1万多户居民从中受益,年节水量近20万吨。

  “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方面要‘开源’,但更重要的是要‘节流’,要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培养节水意识,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为子孙留下清澈的河流。”汪恕诚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