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债务危机检视“政绩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2:15 国际在线

  作者:叶祝颐

  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委员提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必须予以重视,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滋生众多的“政绩工程”。据统计,在我国662个城市、两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诸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尔夫球场”、“万亩基地”和“百里长廊”等政绩工程,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负债。他建议,应建立地

方政府偿债机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见《中国青年报》3月9日)

  正如冯培恩委员所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过度负债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为了还债,有的地方政府不但没钱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想方设法在公共服务和集体福利中偷工减料,有的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甚至乱收费、乱摊派。

  但是,由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支撑起来的“政绩工程”却为某些官员带来了不少的“政绩资本”,甚至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在“政绩工程出官”观念主宰下,一些官员在工作中缺乏长远观念、全局意识,为了在短时间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为积累“政绩资本”,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工作实效,大搞劳民伤财“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诟病。

  有经济学家把某些官员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地称为“GDP崇拜”,认为目前在宏观经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即一些地方政府运用手中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资金,投入效率低下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从而引发投资过热现象,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GDP年年疯长的“大好局面”。可怕的是,这种透支财力的“政绩工程”只会制造一种虚假繁荣局面,还可能误导国家的宏观决策,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冯培恩委员关于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的建议,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我们相信,在偿债机制这道“紧箍咒”的约束下,某些官员在上“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时便会有所顾忌,不敢盲目贪大求奢。

  然而,仅靠偿债机制的作用是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某些官员心中的政绩冲动的,为了追求“政绩资本”,他们仍有可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政绩资本”到手,马上拍屁股走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然后把后遗症留给下一任领导,最后形成政府欠账越积越多的怪圈。

  因此,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完善官员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多从民生角度审视官员政绩,用相关制度来修正官员盲目上工程、上项目的短视政绩观。

  来源:工人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