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区差异影响美政治气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6:17 环球时报

  

地区差异影响美政治气候
图为2004年美国大选投票示意图。深色为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克里的选区,浅色为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布什的选区。左下方的小图分别代表阿拉斯加(左)和夏威夷群岛。

  是否对伊朗动武、能否摆平哈马斯、到底想和印度“贴”多近……这些美国掀起的热点话题始终让世界舆论保持着“沸腾”状态。分析人士指出,在这些热点话题背后有一根牵引它们的“线”,即美国将在11月初举行的中期选举。这次选举要改选众议院的全部议员

、参议院议员的1/3和部分州长。对于共和党和民主党来说,谁赢得了中期选举,谁就能为2008年入主白宫创造条件。在中期选举的背后也有一根“线”,那就是美国的地方利益。在美国,有一本讲述政坛秘诀的“超级畅销书”———《硬球》。书中写道,“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美国到处笼罩着一种自下而上获取政治合法性的地方主义。

  “民主党板块”:土地并不肥沃

  3月1日,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弹劾总统布什和副总统切尼。该市议员谴责布什和切尼把国家拖入战争、折磨囚犯、监视公民、在应对卡特里娜飓风时严重失职。决议要求美国国会对布什和切尼的这些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并称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领导人应该“以弹劾为己任”。其实,这项决议对布什构不成威胁,旧金山只是借抨击布什和他所代表的保守主义,来凸现自己的自由主义形象。这种极端的例子在美国并不鲜见,难怪有人说美国分为两部分———“民主党板块”和“共和党板块”。

  实际上,按照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美国被划分为6个地区:东北部、大西洋中区、西海岸、南部、中西部和西南部。前3个是民主党地盘,被美国人称为“蓝州”;后3个归共和党“管辖”,被称为“红州”。从地理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东北部是第一批英国新教徒的定居地,因此也被称为“新英格兰”。那里的冬天非常冷,土地也不肥沃,不适合农业生产。但由于面向大西洋、面向曾“活力四射”的欧洲,所以,这一地区的经济主导力量是制造业和商业,文化教育非常发达,种族成分也很复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因天气寒冷,东北部的人每天都忙着挣钱,时间一长,他们形成了生活节奏快、办事效率高、直爽和务实的特点。

  大西洋中区在新英格兰南面,不光有英国新教徒,还有英国天主教徒、荷兰人和瑞典人。这里的气候没有新英格兰恶劣,但发展农业仍很困难,制造业和造船业成了主导产业。这里聚集着很多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费城等。大西洋中区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文化多元化,这与东北部美国人的务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治,因为美国的政治重心在东部,波士顿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华盛顿是首都,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可以说,东部是整个美国的“心脏”。

  美国西海岸的第一批居民是西班牙人,他们沿着海岸建立了很多天主教传教点。后来其他移民不断迁入,如今这里是美国种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也是最适合移民生存的地区,在某些地方,墨西哥和亚洲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欧洲的影响。西部的居民常被认为是美国最不传统的一群人,他们对变革和差异的包容性很强,因为他们本身就存在着巨大差异。综合来看,“民主党板块”在地理上临海,在文化上与外界交流频繁,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政治理念上“执著”地追求“民主”和“自由”。

  “共和党板块”:不喜欢《断背山》

  3月5日,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断背山》一举拿下3项奥斯卡大奖。也许是为了增加矛盾冲突,在影片中,两位相爱的男主人公都是西部牛仔。这无疑挑起了美国的一场“文化战争”。自由派高唱赞歌,称他们看到的是“伟大的爱情故事,充满着温柔和痛苦”。保守派则称《断背山》是对美国传统西部片的背叛,是对英雄硬汉历史的背叛,是对基督教教义的背叛,是对人性的背叛。当布什被问及是否看过这部影片时,他说没看过,也不准备看,他还建议人们去西部的农场,看看那里的生活到底什么样。由此可见,美国西部并不接受所有的西部片。

  在美国的6个地区里,中西部面积最大。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适合耕作,盛产燕麦、大麦和玉米,被誉为美国的“早餐篮子”。这里的第一批居民是从美国东海岸和瑞典、挪威、德国迁来的。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西部人生活节奏慢、诚实、珍视传统。一位蒙大拿州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内陆地区的男人和女人都崇尚“从一而终”,看不惯东西部大城市的人把离婚当儿戏的生活方式,也不喜欢好莱坞文化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与中西部相比,美国西南部的大片沙漠显得有些苍凉。那里受欧洲移民的影响最小,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给那里的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与上面两个地区相比,美国南部更加保守,南部腹地甚至被称为“圣经地带”,因为当地居民多是虔诚的基督徒。这里的第一批移民也是英国新教徒,但南方人在性格上缺乏独立和革命意识。这里气候温暖、农业发达。当地人生活态度很放松,生活方式传统,而且普遍热情好客。如今,美国南部的农业地位下降,制造业和旅游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少美国人说,如果你只到过纽约和加州,那你等于没去过美国。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纽约和加州是美国东西海岸的代表,这里移民众多,思想开放,被称为“自由主义的温床”。但美国文化的内核是“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文化”,现在白人新教徒比例最高的州在内陆,而不在东西海岸。因此,2004年总统选举结束后,美国媒体评论称,“这是一场世俗化海岸地区和宗教性内陆的战争”、“自由化沿海对真正的美国”、“视情形而变的道德对真正的道德”、“相对主义对绝对标准”……

  “两大板块”左右着美国政治

  美国“两大板块”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因素,但其最终还是要反映在政治领域。

  “共和党板块”坚持“保守”立场:在内政上,主张“小政府”、政府规模与职能应受到严格限制,提倡减税、减福利、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应尽可能少的干预经济,主张基督教应更多的指导人们的生活,提倡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反对同性恋合法化。外交上,有时带有强烈的孤立主义色彩,有时又因深深的“传教士情结”热衷于在海外推进“民主”。总而言之,其从根深蒂固的“白人种族优越论”出发,对于捍卫霸权非常执著,因此更倾向于推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与之相反,“民主党板块”的特点是崇尚“自由”:国内政策上主张“大政府”,政府应更多的干预经济社会生活,主张高税收、重福利,强调弱势群体利益,认为政教应严格分离,淡化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外交上更侧重于运用“多边主义”、“国际合作”等手段,通过强化“国际机制”运用“制度霸权”维持美国“一超”地位。

  美国“两大板块”的政治主张也是与现实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在“民主党板块”中的新英格兰和西海岸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产业包括软件业、生物技术、电子、服务业等“朝阳产业”。因此,其在政策上就主张发展自由贸易,充分利用其在技术资金上的比较优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特别关注在海外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要求美国政府在此问题上向一些“重点国家”施压。而五大湖区则是老工业基地,如“汽车城”底特律、“钢都”匹兹堡都在这里。这里的制造业在国外相关产业冲击下,工人大量失业,这导致该地区在贸易政策取向上更支持保护主义。在“共和党板块”中,南部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军工和能源。美国保守派强调捍卫美全球霸权的政治理念和这些产业的利益有密切关系。

  在美国,“两大板块”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渠道主要有三条:第一,通过总统和国会选举推出政治代言人,他们一旦当选就能将该地区的政治理念付诸实施。布什能两度入主白宫很大程度上是中西部、南部保守派选民鼎力支持的结果。第二,进国会游说。各地区的利益集团纷纷斥巨资聘用职业说客,为其在国会打通“关节”,使议员在议案投票时“心中有数”。第三,以媒体、智库为喉舌,影响公众舆论,间接影响决策。比如说美国新保守派的“理论大师”克里斯托尔就在上世纪60年代创办了《旗帜周刊》,大肆传播保守主义思想,从而为共和党的长期执政,以及美国“向右转”创造了有利的公众氛围。

  沿海与中国交往多,内地人显得更友善

  美国“两大板块”在对华政策方面,没有特别明显的分歧。尽管“民主党板块”从其“多边主义”的外交路线出发,比较倾向于与中国合作,但因其与工会及非洲裔等下层选民关系密切,对就业问题极为敏感,所以主张对中国实行“保护贸易”,在经济上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共和党板块”尽管受“宗教因素”以及“霸权主义理念”的影响,总体外交政策上对中国比较强硬,且高度关注中国“宗教”和“人权”问题,但在其区域内又有很多诸如波音、通用等大公司,对华巨大的经济利益促使它们希望中美关系稳定。

  本报记者的切身感受是,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与中国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与中国的交流略逊一筹。但记者去过美国中西部的30多个州,感觉当地人比东部人对中国更友好。记者曾到路易斯安那州州府巴吞鲁日采访,州政府官员特意在市政厅广场为首次来访的中国记者升中国国旗。当记者与当地人谈起如何看待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时,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都认为这些论调是华盛顿政客们的看法,他们不敢苟同。在政界,有的内陆州议员还在联邦参众两院成立了“中国中心”,这些都会对美国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正如明尼苏达大学副校长所言,很多美国人喜欢中国文化,他们根本不相信所谓的“中国威胁”。中美两国交流越多,就越能减少两国的误解和冲突,给两国关系和世界都带来和平。▲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09日第七版)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邹德浩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钟翔 张继业 本报记者 李宏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