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读者为本报建言献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1:18 新文化报

  《新文化报》的成长离不开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改版7周年,本报召开了读者座谈会

  今天,改版后的《新文化报》7岁了。7年来,《新文化报》风风雨雨,一路前行,步履坚定。秉承着为读者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理念,《新文化报》从当年的稚气未脱到如今的接近成熟,在长春乃至吉林省报业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

新文化报》发行量已达40余万份,2005年广告额突破1.4亿元,在全省报业市场遥遥领先。

  《新文化报》7年的成长,离不开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为了将报纸办得更好,将步子迈得更踏实、更稳健,3月10日,本报特在六楼会议室召开了读者座谈会,从普通读者到专家学者,从政府官员到商家代表,20位读者与会。大家畅所欲言,传经送宝,为本报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表达了对本报的殷切关爱和希望。

  ●关于社会新闻

  在报道负面事件时,要不要将当事人“一棒子打死”?在采访案件时,该不该追溯和挖掘犯罪嫌疑人的过去?在座谈会上掀起了一个热论小高潮,大家纷纷发表看法,观点不一。

  读者声音1 我省某研究所 范先生

  对当事人不要“过度”嫉恶如仇

  现在媒体在报道社会丑恶现象、违法犯罪事件的时候,大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咄咄逼人、嫉恶如仇的架势,甚至把多年的历史旧账都翻腾出来,这是不妥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谨慎处理,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当然,贵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里只是建议贵报弥补不足,扬长避短,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权力。

  此外,在报道犯罪嫌疑人时,应就事论事,以事实为依据,如不要把犯罪嫌疑人小学、初中等不良表现统统公布于众,与报道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像当年媒体报道马加爵杀害同学的案件就没有控制好。

  读者声音2 长春市第五十九中学 逯家驹

  典型案件必须寻求来龙去脉

  逯家驹老师对范先生的一些观点有些不认同,他认为,恰恰相反,对一些典型的案件,必须寻求来龙去脉,追溯根源,进行追踪报道,为什么他会犯罪?从报道中提炼积极意义,让人引以为戒。

  本报态度 常务副总编辑 任白

  “治病救人”是报道的目的

  本报常务副总编辑任白举了去年本报的一篇报道,巧妙地回答了两位读者。有这么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替朋友张贴野广告找“二奶”,这有违于道德规范。我们在做这个新闻的时候,大家也在讨论,这种行为确实突破了日常所秉承的道德规范底线,我们要不要把他的名字、具体单位在报纸上公开?值班总编及一些编采人员经过反复商讨,最后隐去了该人的姓名和单位。

  后来我们也在总结,对于这样的事件,到底应该把握一种什么样的尺度?事件被媒体公开后,当事人的命运也可能向几方面走,如果舆论定性他就是坏人了,不可饶恕了,那么他的工作前途将受到影响,家庭可能走向深渊;如果我们一方面对他做的事给予批评,同时适当地控制范围,可能提醒的作用起到了,也给他留了条改正的后路。这就是所说的“治病救人”。

  专家视点 吉大新闻系主任 刘坚

  信息权利与名誉权利要和谐

  《新文化报》所秉承的新闻理念,与其他媒体是不一样的。刚才所说的“包二奶”事件,在报道中隐去了当事人的基本资料,这看起来是对一个事件的判断,实则背后有一个理念,对新闻信息的处理态度。《新文化报》的处理是对的,这不仅仅是给一条“生路”,一个改过机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乎信息权利、个人隐私问题,这是法律范畴。这个人再不对,那是他的私人事务,而大众媒介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对私人事务的介入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只是对公共空间私人事务的介入,如果对私人空间私人事务介入,那是媒体的失职。《新文化报》的这种做法是合情的,人性化的。达到信息权利与名誉权利的和谐,这种理念已深深扎根于《新文化报》记者、编辑的心中。

  ●关于时政新闻

  读者声音1 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温晓天

  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要跟踪报道

  对我省“十一五”规划中一些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大项目,希望《新文化报》能进行跟踪报道,从百姓关心的角度,从正面引导,比如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短期内能达到什么效果等。

  读者声音2 省建设厅办公室主任 邢文忠

  棚户区改造要进行策划报道

  邢文忠说,今年我省将启动为期3年至5年的棚户区改造,这是继国企改革之后我省第二大战役。这一举措牵涉千家万户,希望《新文化报》对这一新闻进行策划报道,并在报道中把握好方向。

  读者声音3 长春市“12345”受理处处长 蔡波

  希望与《新文化报》能更好地互动

  市长公开电话走过了6年,《新文化报》给予了很多支持,希望《新文化报》与“12345”能更好地互动。“12345”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新文化报》是主流强势媒体,强强联合必将把事情做得更好。

  报道“停水停电”的民生新闻时,不仅仅报道表面现象,更要关注深层次的东西,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探究,发现机制、管理、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报态度 常务副总编辑 任白

  我们要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说话

  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棚户区改造,其实都跟老百姓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和政府部门一起研究报道方向,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通俗地传达给读者,建设性地进行报道。

  专家视点 吉大新闻系主任 刘坚

  时政新闻要有平民立场

  刚才几位同志都说到加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力度,近几年我国新闻媒体有一个突出的走势,即时政新闻的平民立场,把平民化作为一种报道策略。比如“两会”报道,严格地说,以前老百姓是不爱看的,但现在,长春几家媒体对“两会”报道竞争得非常激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就是因为确立了平民立场。

  ●关于时评

  读者声音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付诚

  应增加评论和深度思考

  《新文化报》在抓取新闻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抓得快、抓得紧,但在新闻背后的深度思考方面还弱一些,有一种“烧起来快,退下去也快”的感觉。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之后,应增加评论和深度思考,给读者一个思索的空间,让人有值得玩味的东西,最终形成正面的影响。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比单纯报道一个新闻事件要好。建议评论形成板块,让学者有更多参与的机会。

  读者声音2 长春税务学院宣传部长 关晓丽

  可以从各行各业聘请评论员

  评论对于一个报纸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可以吸引不少读者。建议《新文化报》加强评论内容,可以从各行各业聘请评论员,比如一些热心的读者,主要是重在参与。

  ●关于现代媒体

  读者声音1 创维集团长春分公司总经理 刘宏斌

  要打破现在的市场格局

  现在又看电视又上网,报纸基本上就不看了,常半夜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的重播,早上起来一摞报纸,我只看广告,看看竞争对手怎么样,等空闲下来的时候再看看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新文化报》要发展,要打破现在的市场格局,不能局限于报摊上1元钱买4份报纸的竞争,要有自己的绝对特色的东西。

  读者声音2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 王喆

  要让报纸与众不同

  大学生看报的不是很多,现在每个寝室都有网线,看新闻多数是在网上,网上就像一个超市,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报纸这方面就欠缺一些。现在不都讲究“贴身服务”、“个性化”吗?建议贵报能不能对长年订阅的订户发个调查表,了解一下他们特定的需求,定期发给他们相应的专刊,让他们觉得,自己阅读的报纸是与众不同的。

  ●关于互动

  读者声音1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 王喆

  与读者互动的形式有很多

  媒体与读者互动的形式有很多,不仅仅是话题讨论,像读者见面会就非常好。也可以举行一些庆祝酒会呀,邀请幸运读者参加,像亚泰球赛、采访明星等,都可以邀请幸运读者参加,既激发了读者的热情,又可以形成新闻报道。

  读者声音2 长春市第五十九中学 逯家驹

  突出“互动”的办报特色

  建议贵报突出“互动”的办报特色,可以开辟一些栏目、版面,一周就一个热门话题进行深度讨论,让专家、业内人士参与探讨、研究,形成主要观点。

  本报态度 常务副总编辑 任白

  今后会探索更多的形式

  与读者互动的策划活动,本报一直在搞,今后会探索更多的形式。

  10日上午,新文化报改版7周年读者座谈会在新文化报社6楼会议室举行

  吉大新闻系主任刘坚发言

  本报大型读者调查活动共收到近5000份问卷,自费长期阅读本报的读者已达80.6%

  半数读者认可本报公信力

  自2月24日至3月4日,本报举办了大型读者调查活动,共收到近5000份问卷。

  此次调查活动共分为网上调查、读者问卷、街头走访三种形式。短短的10天来,1562人参与网络调查,3000多名读者通过邮寄和将报纸问卷送到本报,1200名读者接受了街头调查。

  至此,本报此次大型读者调查活动共收到近5000份问卷,为本报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本报将调查数据进行认真梳理后,特邀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张恩普教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张恩普教授认为,《新文化报》此次的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十分详尽,共分为读者背景资料、阅读习惯、读者取向、报纸评价、版面调查、建议与期望六大内容,近百条问题。对于被调查者来说,选择性很广,最主要的是条理清晰,内容易懂,使读者阅读、填写起来十分方便。

  性别比例分配合理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男性占56.8%,女性占43.2%。

  张恩普教授:性别比例接近于各占一半,十分合理,说明《新文化报》的读者男女比例协调,阅读面、影响面广泛。

  读者以中青年居多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本报读者中,19周岁至30周岁占60.8%,31周岁至40周岁占22.5%,中青年占绝对的比例。

  张恩普教授:中青年是知识增长最快,获取知识最多的群体,19周岁至30周岁的青年都是刚进入社会和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急需大量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这些人占据了《新文化报》读者群的绝对比例,恰恰说明《新文化报》内容丰富,报道体裁多样化,满足他们获取知识的渴望。同样他们也是消费的主体,通过《新文化报》掌握了流行、消费潮流,是很好的广告受众体。

  同时,《新文化报》也要重视中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这是一批很大的读者群体。

  读者文化程度高

  问卷的数据显示,本报读者受教育的层次依次为大专、大专以上占被调查人数的76.5%,高中(中专、技校)占14%,初中以上占5%,硕士及硕士以上占4.5%。

  张恩普教授:高中至大学的读者接受知识的欲望最高,希望通过报纸获取信息的欲望也最高。新闻就是通过事实告诉受众群体最新的信息。

  新闻信息有两种,一种是显信息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另一种是要通过解读和理解才能获取的信息,而这种信息的解读和理解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作为基础的。

  硕士及硕士以上的读者所占比例较低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群体大部分从事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们一般关注的是专业性知识和专业性报纸。

  《新文化报》:读者都能看得起的报纸

  数据显示,本报各阶段收入的群体较为平均,其中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和800元至1500元的中低收入者相差不到10个百分点。

  张恩普教授:这说明《新文化报》对价格体系把握的非常好,无论是月收入3000元或以上的读者,还是月收入800元以下的读者都能看得起。《新文化报》的价格体系的建构和受众消费能力紧紧挂钩。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初报纸之所以一统天下,就是因为报纸的价格便宜,英国报纸有“一便士”之称,也就是一便士可以买一份报纸,从而促进了纸媒的发展。

  《新文化报》得到了读者长期支持

  数据显示,自费长期阅读本报的读者已经高达80.6%。阅读本报长达3年的读者占了被调查人数的68%,读者传阅率中显示,平时传阅2人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79.7%。

  张恩普教授:以上数据说明,《新文化报》经过多年的拼搏和努力,已经在读者中形成了品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认可,读者经过长期订阅和阅读《新文化报》可以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能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需要。

  《新文化报》能在读者中取得以上的成绩很可贵,说明本报在办报方针上的连续性、持续性和新闻质量的稳定性上都已经很稳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传阅的广泛说明《新文化报》成为读者的共享媒体,新闻的最大价值就是传阅和共享。虽然报纸的共享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纸的发行和零售量,但却加大了报纸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公信力,如果一张报纸只有一个人去看,说明它的信息量很低,没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反而降低了它的影响力。

  公信力:读者的最高评价

  在读者认为本报特点中,信息丰富、有公信力、实用和可信赖的排在前五位,尤其是公信力遥遥领先,占投票人数的47.3%。

  张恩普教授:媒体的公信力是由报道的真实性、报道的权威性、信息的丰富性构成,可以说,这是读者给予《新文化报》的最高评价,这是《新文化报》长期坚持以上原则才得到读者这样的肯定,希望《新文化报》能够持之以恒,保持自己的优势。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苏航 韩雪梅/文 赵滨 惠禾 实习记者 魏来/图

  本报总编辑寇冠(右一)为获奖读者颁奖

  张恩普教授

  ■看点■

  本报最受读者欢迎的3个版面

  第一名:头版

  第二名:要闻播报

  第三名:社会新闻

  ■花絮■

  小学生成了特约读者

  在本报读者座谈会上,还有一位特约读者,这就是长春铁路实验小学四年3班的学生王子晗。感动编辑们的是,这位年仅10岁的小朋友,不仅独立填写了本报刊发的读者调查问卷,还附寄了一封彩色打印的信。信中写道:“我很喜欢读《新文化报》,那报纸上漂亮的图片太好看了……现在,我正在搜集报纸,把有用的资料剪下来贴在本上。《新文化报》的资料很多,弄得我眼睛都花了呢!”

  得知王子晗成为《新文化报》读者座谈会的特约嘉宾,子晗所在的学校——长春铁路实验小学非常重视,还特地召开了班级座谈会,请子晗将同学们对《新文化报》的意见和建议带到报社。

  戴着一副小眼镜的子晗在座谈会上显得有些腼腆:“我希望报纸能增加一些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文章,彩图再多一些,还有漫画、笑话,对了,我还很喜欢‘记者跑街’!”

  长春铁路实验小学学生王子晗发言

  ■快报■

  填本报改版7周年调查问卷

  3名读者喜获千元手机

  3月10日,在本报召开的改版7周年读者座谈会上,由读者监督、参与抽奖,抽出一等奖3名及其他奖项,其中3名大奖得主已于昨日高高兴兴地领走了手机奖品。

  3月10日,本报读者座谈会的最后一项内容是请读者监督、参与抽奖。由本报常务副总编辑任白主持抽奖,与会读者在抽奖箱中分别抽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幸运奖50名,其中3名一等奖得主分别为王亮(一汽四环大众物流中心工人)、张维平(长春市常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滢(大学生)。3月11日,本报总编辑寇冠为3名一等奖获得者颁发了奖品。

  调查问卷获奖名单

  一等奖(3名)

  中奖读者:王亮 张维平 王滢

  奖品:各获价值千元的手机一部

  二等奖(10名)

  中奖读者:周秀艳 杨威 朱静 付海军 邵勇力 王金红 何健伟 张敏 赵珈艺 李文

  奖品:以上中奖读者各获价值500元奖品

  三等奖 (20名)

  中奖读者:范奎生 张俊平 陈立娜 侯国柱 孙青山 迟玉兰 郭景阳 肖咏梅 张艺军 韩玉太 董毅 杨忠恩 李洪明 李岳俊 林克 李东富 肖国辉 段长福 梁晓虹 孙凯

  奖品:以上中奖读者各获价值200元奖品

  幸运奖(50名)

  中奖读者:郑旭 田金卓 梁俊 孙延明 杨楠 杨宏斌 王文贺 姜维铭 韩立新 马颖李存杰 张健 李燕飞 王颖 刘丽爽 刘波 李超 梁晨 王晓辉 司春波 奚政元 吴印龙 邱戈力 杨丽娜 陈积娥 王文 李洪彬 董彦余 沈航 岳智良 梁宇龙 黄春杰 刘潇亭 周斌 郭义隆 李昭喜 吴长荣 王景田 董金石 王继伟 杨延文 王福海 王冰 王子盟 郎宝全 刘进先 李长成 张丽伟 马珊珊 吴琼

  奖品:免费赠阅2007年《新文化报》

  注:请获奖读者在3月12日至4月12日来本报考核策划部领奖,逾期不再办理获奖事宜。

  ■感言■

  妈妈,买《新文化报》!

  王亮(一汽四环大众物流中心工人):我今天非常高兴!明天是新文化报(改版)的7周岁生日,祝新文化报生日快乐!我觉得《新文化报》信息灵通、方便,希望她越办越好!

  王滢(大学生):我觉得我太幸运了,非常开心!《新文化报》办得非常好,我希望报社能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大家都参与进来!

  刘秀华(获奖者常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维平的爱人,因张维平出差代领奖):我家订《新文化报》已经3年了。我感到《新文化报》知识面丰富,新闻真实可靠,非常好。尤其是我的小儿子,当我们不在家看不到报纸的时候,他总嚷嚷着:“妈妈,买《新文化报》!”

  刘秀华的孩子对奖品爱不释手(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