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早期教育有陷阱 蚀财又伤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4: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成都的消费环境现状究竟咋样?市民遭受消费侵权如何维权?如何识破消费陷阱?维权要注意哪些技巧和常识?昨日下午,能容纳数百人的成都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由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联合主办的2006年“同心行动·成都讲坛”活动在这里举行。市工商局局长谢述钧为市民主讲“建设安全消费环境,共创美好和谐生活”。精彩的演讲博得听

众的阵阵掌声。

  谢述钧深入浅出,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讲到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从消费者的9大主要权利讲到如何识破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的几种典型消费陷阱,从消费者的维权技巧讲到如何树立科学理性消费观念。举例子、打比方、出点子,讲者侃侃而谈,还举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消费侵权事例,听者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买的没有卖的精”。消费的陷阱自古就有,往往防不胜防,除了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尽力做到及时发现陷阱,填平陷阱,更多的,可能要靠消费者们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识破陷阱,避免上当受骗。

  陷阱1外套的变化消费购物要索取发票

  据调查显示,在百货类的投诉中,服装鞋帽类投诉仍然占据绝大多数,主要表现在衣服缩水、褪色严重,鞋面开胶、断裂、鞋附件脱落等方面。人人都希望能买到合适的、满意的服饰,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更有魅力。然而,令人费解和郁闷的是,常常在我们满心欢喜地买回了心仪的服饰,不出多久,“神奇”事件居然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新买的衣服,洗过一次以后就变成了“精致”的童装;有的甚至连原来的颜色都难以辨别,而洗过衣服的水往往色彩艳丽,有如画画的颜料一般。而多数女性朋友可能也曾为走路走掉高跟鞋鞋跟的窘状而困扰过吧?

  提醒: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一定要看清价格、产地、生产者、面料、质量保证书等,更要向商家索要发票。

  陷阱2康复的神话捍卫健康要向医生咨询

  健康生活是大家共同愿望,然而各种康复广告铺天盖地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各类药品、补品、保健品盛行一时,甚至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时尚”。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人们期待健康、渴望康复的心理,进行非法活动。我市某县工商局就接到消费者的投诉,某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把保健品冒充药品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推销,使得消费者在服用期间出现三次昏迷,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还有的药品广告夸大其辞,鼓动吹嘘药品的疗效,欺诈消费者。

  提醒:健康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但是,在捍卫健康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冷静,多向专业人士和医生等进行咨询,不能轻信商家的广告和宣传,否则,不仅会上当受骗,还会对自己的健康产生更大的危害。

  陷阱3购房的诱惑不要轻信空头承诺

  许许多多的人花了近乎一生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也许买下的不是一个安乐窝,而是一个用钢筋水泥铸造的陷阱,买下的房子往往与你所期望的和开发商所承诺的大相径庭。如:城南一售楼处,在售房时向消费者散发售楼书称:“送大功率热水器及炉具”。但消费者购房后,开发商却从消费者预定的天然气入户费中支付购买热水器及炉具的费用,违背了售楼书中给消费者的承诺,构成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房子的时候,有关房地产开发商的任何承诺都应该以合同里的条款为准,空头承诺不要相信。同时为了避免被售楼小姐的三寸不烂之舌迷惑住,最好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多想想。

  陷阱4旅途的欺骗旅游购物要验证索票

  当旅游成为一种休闲和时尚的时候,旅游消费的陷阱也在山山水水间游荡着。比如,旅游购珠宝就是景点商家屡试不爽的一个伎俩。旅游团导游多与珠宝店有暗箱操作回扣协议,珠宝店老板常以与游客是老乡套近乎,把假劣珠宝首饰说成上品,诓称以进价卖给游客。有的珠宝鉴定证书或制假或借用,或一证多用,标价数万,消费者砍价后数百元即可成交;有的一般不开具发票,收据上写的多是假名假址盖假章,并且单据上只写价格,无饰品的正规名称,以编码代号替代商品名称,故意丢掉关键词语,即使日后发生纠纷,他们也能作出有利商家的解释。

  提醒:旅游购物要注意验证索票,防止上当受骗。消费者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陷阱5成才的谎言早期教育消费要谨慎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没有错,而有的商家就是利用家长的这种心情乘虚而入赚黑心钱。他们吹嘘和制造着一个个让孩子成为天才的谎言,搅乱家长的思维;利用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培养孩子成才的决心,诱惑家长们跳进他们打着“早期教育”牌子的消费陷阱里。最近有专家提出,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早期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甚至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

  提醒:广大家长们,孩子的成才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急功近利,在选择“早期教育”消费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不但损失了钱财,还把孩子们的宝贵时间给耽误了。

  本报记者刘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